真正理解音乐
有人告诉我说,某些教师特别坚持要学生知道作曲家的灵感的来源。当然,这是有意思的,这能帮助促进贫乏的想象力。但是我深信,对大学生来说,依靠他本人对音乐的理解要好得多。认为:知道舒伯特仿佛因为读哪一首长诗有感或是肖邦从哪一首叙事诗中获得灵感这些事情总有一天能补偿钢琴演奏艺术真正的基础的不足,这样的看法是错误的。首先,大学生应当在作品中看到音乐联系的基本特点。他应当懂得,是什么东西使这个作品完装、有条理、有力或是优雅。他应当知道怎样去表现这些因素。某些教师有意把辅助练习看得过分重要,而把获得真正音乐家的基础知识的必要性估计过低。这样的见解是错误的。它会导致不良的后果。
为教育听众而演奏
技巧高超的钢琴家应当抱着比单纯为了名利更为重要的动机。他肩负着教育听众的使命。对无私心杂念的大学生来说,为了他的利益进行这个教育工作是异常重要的。为了他个人的利益起见,最好全力以赴去演奏那些他觉得会对听众起音乐作用、教育作用和增长音乐修养作用的乐曲。同时必须有自己个人的意见,但是不要太超出这些听众所能理解的范围。如果我们拿技巧高超的钢琴家作为例子,问题就会有所不同了。巧技家是假定和甚至要求他的听众有一定的音乐趣味的水平,一定的音乐修养水平的。要不然他的工作就将是徒劳的。听众要能享受音乐中最伟大的东西,他就应当听好的音乐一直听到他清楚地感到作品的美为止。……技巧家号召全世界学音乐的大学生为教育广大的音乐听众的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不要在平庸的或是不高尚的音乐上浪费时间,要引导听众在空洞天物的音乐垃圾的大沙漠中寻路,生命是太短促了。
活的火花
每一个出色的钢琴演奏都有一颗很重要的火花,它好像把每个处理的杰作都变成了活生生的艺术作品。它只在某一瞬间存在。并且它是无法解释的。比如说,有两个技术条件相等的钢琴家演奏同一个作品。这人的演奏枯燥无味。死气沉沉,是硬记死背出来的,而另一人的演奏不知道因为什么却是无法形容地美妙。听众觉得,这个演奏由于充满了生机而在颤动。它使听众发生兴趣和受到鼓舞。这种把生命力注入普通音符的重要火花到底是什么呢?它可以称之为演奏家的紧张的艺术兴趣。这就是人们叫做灵感的奇异的现象。作曲家在写作的过程中当然是有灵感的,如果演奏家也尝到作者在创作时尝到的快乐,某种新的不寻常的东西就会加入到他的演奏中。看来它十分奇怪地出现,并且得到了力量。这点立即为听众所理解,既然演奏本身充满了灵感,听众有时甚至会原谅技术上的不准确。鲁宾斯坦是技术方面的奇迹,可是他仍承认他有失手的地方。也许他有失手的地方,但是同时他却再创造了许多思想和音乐图画,足以补偿千百万个错误。当鲁宾斯坦弹得过分准确时,他的演奏便失去了一部分令人心醉的就力。我记得有一次他在音乐会上演奏了巴拉基列夫的《伊斯拉美》。不知道什么东西使他分神,显然他完全把作品忘记了,但是他继续按照巴拉基列夫乐曲的风格作即兴演奏。过了四分钟他想起了剩下的部分,把它弹完了。这事使他很懊丧,因此下一个节目地弹得极其准确,但是奇怪的是他的演奏失去了走神使他陷入窘境时那种不可思议的魔力。鲁宾斯坦实在是无与伦比的,这或许甚至是因为他满怀人类的激情,而他的演奏决不是象一架完善的机器。当然,必须把所有的音符都弹出来,并且尽可能按照那与作曲家相近的风格和手法来弹,但是,大学生的追求目标不应当受此限制。作品中每一个音符固然重要,但是还有与音符同样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心灵。归根到底,异常重要的活的火花便是心灵。心灵是音乐中无法用力度记号来表达的最高级表情的源泉。心灵直觉地感到必须渐强和渐弱。休止符或者每一个音符的延长度本身取决于它的实质。艺术家的心灵措使他把这个休止符延长多少时间。如果学生墨守成规并且完全依赖它们,他的演奏便会死气沉沉。优秀的演奏不仅要求完美地掌握键盘,同时还要求多作深思熟虑。大学生不应当认为,把全部音符都弹出来。就达到了目的。实际上这只是开始。必须把作品当作自身的一部分。每一个音符都应当使演奏家仿佛从音乐上认清真正的艺术使命。
740)this.width=740"> 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棰击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