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乐理 > 人物动态 > 音乐人物:黄自(二)

音乐人物:黄自(二)

分享到 |
日期:2014-3-4  来源:中音在线  编辑:叶老师  浏览次数:

导语:  1 人物简介  黄自(1904年3月23日-1938年5月9日),字今吾,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中国著名作曲家,是黄炎培之侄。   黄自幼饱读诗书,尤爱音乐。1916年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西洋音乐。1924年清华学校毕业,赴美国俄亥俄州欧柏林学院留学,攻读心理学,毕业后于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学习西洋音乐的理论与作曲,1929年毕业后回国。返国后任教于上海沪江大学、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等学校。1935年,黄自发起创办了第一个由全华人组成的管弦乐团——上海管弦乐团。著名的音乐家贺绿汀、朱英、江定仙、林声、林声翕、刘雪庵等,皆乃黄自门生。由于黄自从习西乐与协助国民政府谱写抗战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被视为资产阶级音乐学阀,其作品被认为是感情颓靡的挽歌。其弟子贺绿汀等也遭到严厉批判。直到改革开放之后,黄自的贡献才重新获得中国大陆音乐界的重视。1938年因伤寒大肠出血症逝世于上海。   2 人物履历   2.1 担任教授   1929年6月,黄自回到上海。先在沪江大学任教。翌年,应上海音专校长萧友梅博士之聘请,任该校教授兼教务主任。除教授理论作曲的全部专业课程——和声、曲式、对位、赋格、乐器法、配器

  接下来的两句,“清明才”、“独自个”也采取了与第一句“柳丝”一样的节奏型,使人觉得规整,情绪平静。黄自有可能是写完这三句后再写得前奏,如此前后呼应,一举多得,也未可知呢!开篇的三句,为听者描述了游子独坐窗边,黯然无语,平静却又稍显忧郁的画面。通过“更那堪”三个字的渐强将情绪推至本曲的第一个高潮,F上的“墙”字在瞬间冲破了之前情绪上的压制,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冲劲,很是形象。之后的“不如归去”四个字在演唱时一般都做渐慢处理,以表达游子强烈思乡之情。

  情绪上的第一次变化由作品14小节的后半部开始展开。伴奏的渐慢(rit)回至原速(a tempo),带给人一种紧张、烦乱甚至是慌忙的气氛。钢琴左手进行F—E—bE—D—bD—C的半音下行,配合右手高音A—#A—B—C—#C—D的半音上行,逐渐拉开了音域幅度,再通过一气呵成的渐强,将这种急切的情绪推至全曲的第二个高潮:G音的“问” 此时马上又改换成了一种热切的、询问式的情绪,“随渺渺微波是否向”8个字,演唱时一般会急促些,而伴奏在这里也变得简单,有利于两者的配合。从“南流”两个字才又回到原速,最后引发了作者“我愿与他同去!”的无限感慨。伴奏旋律也悄然无声地随着曲终的情绪轻轻地、慢慢地消失在思乡意境中。

  2.11 有情有景

  《思乡》全曲有情有景,既有对早春风景的白描,又有作者内心复杂情绪的丰富变化。钱仁康先生在《黄自的声乐创作》一文中曾说过:“《思乡》和《春思曲》的钢琴部分,均采用了造型手法和和声手法(色彩性转调),伴奏离开了歌词,几乎可以成为钢琴独奏曲。”可见评价是相当之高的!

  《春思曲》与《思乡》同年创作,词也出自韦瀚章之手。12/8的节奏型勾勒出雨珠的顽皮和流动的情绪。黄自在这首作品中,充分地运用了调性的不同色彩,通过适时的转换表现不同的画面,紧紧抓住听众的心,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全曲只有二十五小节,从F大调—bE大调—E大调,又回到bE大调—F大调,采取了对称式的布局。黄自歌曲中旋律与词的结合非常紧密,常用调性来强调旋律的表现力。歌曲第七小节的“浅”字,作者有意使用了bA,造成与G的半音紧凑感,配以伴奏的减七和弦,进一步突出了“梨涡浅”的“浅”,意境十分形象生动。尤其从歌曲的第十二小节开始,调性进行了更为频繁的转换,几乎每小节都有新血液的加入。这六个小节,分别使用了六个调性,包括同主音调、同中音调、平行调等几种关系。

  这样复杂多变的调性转换,在当时的音乐作品中是极少见的,正充分体现了黄自扎实的和声功底。但如此多样的变化,并没有破坏整首歌曲的完整性与流畅性,旋律依然悦耳动听,伴奏与前半段相比,也更充满了流动感。调性色彩上的变化,带给听众精神上的振奋,将怀春少女在雨夜思念情郎的娇羞、无奈与忐忑不安的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曲集中的最后一首,由龙七作词的《玫瑰三愿》想必是大家最熟悉的一首了。在各类音乐会上,这首作品至今仍是许多歌唱家的必唱之作。《玫瑰三愿》虽然篇幅很小,但无论从旋律、曲式结构、和声运用或词曲结合几个方面来讲,都显得非常典雅、精致,就如标题中“玫瑰”一般,好似一位纤纤的淑女。歌曲前十二小节是歌曲的第一段,是一幅不加任何修饰的白描,仿佛微风中一段温柔的倾诉。第二乐句在第一乐句的基础上提高了音域,在“烂开在碧栏杆下”一句做了渐慢的处理,音乐线条的起伏也较第一句更为丰富,达到了强调的效果。全曲第二段歌词改为第一人称“我”,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我”的语言表达了玫瑰的愿望,听来更显亲切,气氛比前段也更加热情,三个“我愿那”的排比句的使用,配以旋律的模进和重复发展,加以力度的辅助,一气呵成,将情绪推至全曲的高潮(第21-25小节)。之后突然笔锋一转,旋律骤然跌落,由原先激动的情绪(agitato)转至柔板(Adagio),恳切、细腻地唱出“好教我”三个字。结束时,又回到歌曲开始平静的气氛中去,令人沉浸在“留住芳华”的美好意境中。

  这首歌曲的伴奏,不像黄自原先的作品只采用钢琴,而加入新的声音——小提琴。虽然钢琴的伴奏和小提琴的助奏在这首作品中,只对旋律起了衬托作用,但钢琴支撑着主要和声,用小提琴模仿复调的手法来与歌声相呼应,这样的作品在当时也是不多见的,这足以证明了包括黄自在内的中国第一代专业音乐家的创新意识。这些作品用的都是外国的技法,可表达的都是国人的感情,并没有“洋味”十足。也许有的技法过于复杂多样,也许有的又太简单平常,但这些都毫不影响技法与风格的结合和体现。黄自的抒情歌曲多为中国艺术歌曲的精品。

  2.12 爱国歌曲之王  使用中国古代诗词的名称和内容于音乐作品的创作,是20世纪早期中国音乐家从事音乐创作的一种尝试,黄自也不例外。他创作歌曲喜欢用古典诗词,《花非花》(白居易)、《峨眉山月歌》(李白)、《点绛唇·赋登楼》(王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等,都是其作品中的优秀之作。 如苏轼的《卜算子》,其寓意幽远,用字精辟,透出一种神秘而虚无缥缈的意境。黄自善用精练简洁的音乐语言表现诗词意境,所以全曲仅十一小节,印象派的和声写作手法贯穿始终。谱面看似简单,仔细分析却有丰富的内涵。此曲旋律采用五声D商调式,和声则采用D羽调式,和弦基本上采用三度叠置。虽然全曲篇幅不长,但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十二个半音音级均在内声部中一一出现,整体结构工整严谨,丝毫没有影响到整首曲子的五声性结构。钢琴伴奏与声乐相得益彰,个性鲜明。除了上述艺术歌曲外,黄自的爱国歌曲是其作品中最有影响力的部分了。《抗敌歌》、《赠前敌将士》、《旗正飘飘》等均在当时广为传唱。其中以《抗敌歌》和《旗正飘飘》为例,节奏雄健有力,曲调慷慨激昂,气势磅礴热情。钱仁康先生曾这样评价这两首作品:“不仅是黄自声乐作品的代表作,也属于‘五四’以来最优秀的合唱之列。”黄自被当时的音乐界誉为“爱国歌曲之王”。

  2.13 一代宗师  刘靖之先生在《中国新音乐史论》(上)中曾总结过,“黄自的歌曲深受喜爱的原因是由于:一.他对诗词的敏感和理解,并能使歌词与旋律和伴奏紧密配合而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二.他对欧洲18、19世纪传统的和声和调性运用得恰到好处,简洁而有效果。三.他的旋律动听,不落俗套。四.他对曲体的掌握十分严谨而又层次分明。五.他的钢琴伴奏部分继承了德国早期艺术歌曲的传统,既精练又能烘托声乐部分。”这五点,已经全方位地概括了黄自在艺术歌曲创作中的特点和成就。

  黄自先生生刻苦的奋斗,广博的学识,强烈的民族自尊,为人师表的高尚情操,认真负责、循循善诱的教学精神,高度的责任感,用钱仁康先生的一句话说:“黄自,本世纪华人音乐创作史上的一代宗师。”

  3 人物评价

  3.1 谢世  1938年5月9日,黄自因患伤寒病逝于上海红十字会医院。临终前,他对夫人汪颐年女士说:“你快去请医生,我不能就此死去,还有半部音乐史没有写完呢!”然而天年不遂,一代宗师溘然谢世。

  3.2 哀悼  陈田鹤作曲《悼今吾宗师》哀悼黄自

  在哀悼黄自的追思会中,由张昊作词、陈田鹤作曲的《悼今吾宗师》(合唱与管弦乐)表达了弟子们对恩师的衷心哀悼:“先生此去何匆匆,抛下了半篇残著,无数新声犹待谱,满腔曲调埋终古。”不由令人想起诗人格里尔帕泽为舒伯特写的墓志铭:“这里埋葬了丰富的宝藏,还有更美好的希望。”历史上有些名人像流星的光芒一样很快就消失了,而黄自大师则不然。他杰出的艺术成就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却越来越为世人所推崇。

  3.3 杰出贡献  1992年,黄自的歌曲《思乡》(韦瀚章词)、合唱《抗敌歌》、《长恨歌》(清唱剧)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1995年6月17日,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了黄自塑像揭幕式。1997年9月,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黄自遗作集》,凡三卷:器乐作品分册、声乐作品分册及文论分册。2004年3月23日,上海音乐学院隆重举行纪念黄自100周年诞辰系列活动,包括黄自塑像的揭幕典礼,黄自作品音乐会和研讨会。在首都北京和海内外,也纷纷举办了各种纪念黄自100周年诞辰的活动。黄自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杰出贡献,正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并获得普遍的承认。

  4 音乐作品  他的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玫瑰三愿》是他著名的艺术歌曲。歌曲篇幅很小,于典雅、抒情中表露了“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的善良愿望。这首歌是两段体结构,前段像温柔的吐露,后段则带有急切的热情,当旋律通过模进和重复发展将情绪向顶点后,旋律跌入低音区,最后的歌声“好教我留住芳华”显得十分恳切、诚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内容

  • 汤沐海 每一次音乐会我都酣畅淋漓2014-12-2
  • 常思思:神曲不适合我,坚持走艺术高端路线2014-12-1
  • 昆剧名宿林为林:突破自我再现大将军韩信2014-12-1
  • 裴艳玲正筹备新戏《渔夫恨》2014-11-27
  • 捷杰耶夫:展现“老普”音乐的放肆之美2014-11-27
  • 程学涛的演艺梦2014-11-27

更多>>推荐课程

音乐理论基础

主  讲:楼天宇

立即试听

和声学教程(上册-01至

主  讲:陈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2015年全国音乐类专业研究生招生考试指南
  • 第九届金钟奖合唱比赛苏州圆满落幕
  • 我的青春,我的红色娘子军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艺术院校教师组半决赛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综合院校教师组(21-34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综合院校教师组(1-20)

热门标签

文艺院团乐感是天陈其钢直第六届中声乐学习第七届“关于举办文化部将

教材教辅

曲式与作品分析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408页

isbn:978-7-103-02719-6

购买价:29元

  • 音乐作品分析应用教程(修订版)
  • 曲式与作品分析

乐器

弹布尔

  弹布尔,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古老的弹拨弦鸣乐器。史籍曾译称弹拨尔、丹布尔、丹不尔。流...

口弦

口弦   口弦又称口琴、响篾、吹篾或弹篾。历史悠久、形制多样,在我国的大部份地区都很流行...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