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乐理 > 人物动态 > 音乐人物:黄自(一)

音乐人物:黄自(一)

分享到 |
日期:2014-3-4  来源:中音在线  编辑:叶老师  浏览次数:

导语:  1 人物简介  黄自(1904年3月23日-1938年5月9日),字今吾,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中国著名作曲家,是黄炎培之侄。   黄自幼饱读诗书,尤爱音乐。1916年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西洋音乐。1924年清华学校毕业,赴美国俄亥俄州欧柏林学院留学,攻读心理学,毕业后于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学习西洋音乐的理论与作曲,1929年毕业后回国。返国后任教于上海沪江大学、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等学校。1935年,黄自发起创办了第一个由全华人组成的管弦乐团——上海管弦乐团。著名的音乐家贺绿汀、朱英、江定仙、林声、林声翕、刘雪庵等,皆乃黄自门生。由于黄自从习西乐与协助国民政府谱写抗战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被视为资产阶级音乐学阀,其作品被认为是感情颓靡的挽歌。其弟子贺绿汀等也遭到严厉批判。直到改革开放之后,黄自的贡献才重新获得中国大陆音乐界的重视。1938年因伤寒大肠出血症逝世于上海。   2 人物履历   2.1 担任教授   1929年6月,黄自回到上海。先在沪江大学任教。翌年,应上海音专校长萧友梅博士之聘请,任该校教授兼教务主任。除教授理论作曲的全部专业课程——和声、曲式、对位、赋格、乐器法、配器

  1 人物简介  黄自(1904年3月23日-1938年5月9日),字今吾,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中国著名作曲家,是黄炎培之侄。

  黄自幼饱读诗书,尤爱音乐。1916年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西洋音乐。1924年清华学校毕业,赴美国俄亥俄州欧柏林学院留学,攻读心理学,毕业后于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学习西洋音乐的理论与作曲,1929年毕业后回国。返国后任教于上海沪江大学、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等学校。1935年,黄自发起创办了第一个由全华人组成的管弦乐团——上海管弦乐团。著名的音乐家贺绿汀、朱英、江定仙、林声、林声翕、刘雪庵等,皆乃黄自门生。由于黄自从习西乐与协助国民政府谱写抗战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被视为资产阶级音乐学阀,其作品被认为是感情颓靡的挽歌。其弟子贺绿汀等也遭到严厉批判。直到改革开放之后,黄自的贡献才重新获得中国大陆音乐界的重视。1938年因伤寒大肠出血症逝世于上海。

  2 人物履历

  2.1 担任教授

  1929年6月,黄自回到上海。先在沪江大学任教。翌年,应上海音专校长萧友梅博士之聘请,任该校教授兼教务主任。除教授理论作曲的全部专业课程——和声、曲式、对位、赋格、乐器法、配器法及自由作曲外,还要教授音乐史及“领略法”(即音乐欣赏)两门共同必修课。黄自在担负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行政工作之余,从事音乐创作和音乐理论的著述。

  2.2 交响序曲  1930年11月23日晚,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由意大利音乐家马利奥·帕契(Mario Paci,1878—1946)指挥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一支全部由外国人组成的乐队)演奏了黄自的交响序曲《怀旧》。此举令中国音乐家深感自豪,并大大地激励了中国音乐家创作新音乐的热情。

  2.3 抗战救亡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黄自与音专师生组织“抗日救国会”,赴浦东等地宣传抗日并为东北义勇军募捐。黄自作词谱曲创作了中国最早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合唱作品《抗敌歌》(后由韦瀚章填写了第二段歌词)。音乐雄壮有力,充满“大众合力将国保”的爱国主义激情。同年11月9日,《抗敌歌》由音专学生在广播电台首次播唱,并由胜利公司灌成唱片。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突然袭击上海闸北,爱国将领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率全体将士奋勇反击。同年4月24日黄自为何香凝词《赠前敌将士》谱曲,献给十九路军将士。不久,黄自又创作了四部混声合唱《旗正飘飘》(韦瀚章词),于10月8日由音专学生在广播电台首次播唱,并录制成唱片(胜利54594—B),还被当年大长城影片公司的有声故事片《还我山河》采用为插曲。《旗正飘飘》成为抗战前后音乐会中的保留曲目。

  1933年3月底,黄自率领音专师生在杭州举行了两场“鼓舞敌忾后援音乐会”,并亲自主持报幕,音乐会以《抗敌歌》、《旗正飘飘》为压轴曲目。上海《中华日报》的评论写道:“悲壮激抑,闻者奋起。鼓舞敌忾,可谓名副其实矣。”黄自创作的爱国歌曲还有《民谣》、《切记分明》、《九一八》、《军歌》、《学生国货年歌》、《睡狮》和《北望》等。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后,黄自作《热血歌》(吴宗海词),发出了“四万万同胞啊,洒着你的热血去除强暴”,“拼着你的热血去争光荣”的呼声。黄自曾满怀激情地说:“现在我写抗敌歌曲,希望不久再能写庆祝抗战胜利的歌曲。”不幸的是,《热血歌》竟成其绝唱。翌年,爱国抗战歌咏活动的倡导者黄自英年早逝,未能亲眼看到抗战的胜利。而从《抗敌歌》到《热血歌》却生动地体现了爱国主义音乐家黄自的创作与祖国、民族生死存亡的命运休戚与共、息息相关。

  2.4 清唱剧  1933年11月,在音专学生音乐会上首演了黄自于1932~1933年间创作的清唱剧《长恨歌》(韦瀚章词)中的七个乐章:一、《仙乐飘飘处处闻》,二、《七月七日长生殿》,三、《渔阳鼙鼓动地来》、五、《六军不发无奈何》,六、《婉转蛾眉马前死》,八、《山在虚无缥缈间》,十、《此恨绵绵无绝期》。尽管其余三个乐章尚未谱曲,但已完成的上述七个乐章,基本上概括了白居易原诗的主要情节,在艺术上已相当完整。《长恨歌》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清唱剧,作品既讽刺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不抵抗主义,如“舞袖正翻翻……哪管它社稷残。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亦将宫闱艳史美化为爱情悲剧。该作品的部分乐章在黄自生前曾出版过乐谱及唱片。1943年5月,重庆的中国音乐研究会为纪念黄自逝世五周年,在《音乐月刊》二卷一期上首次出版了“黄自遗作——《长恨歌》专号”。1957年,上海音乐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黄自的《长恨歌》。

  1972年,在香港定居的韦瀚章为纪念《长恨歌》创作40周年,应黄自的弟子林声翕之约,重写了其余三章的歌词:四、《惊破霓裳羽衣曲》(男声朗诵),七、《夜雨闻铃肠断声》(混声合唱),九、《西宫南内多秋草》(男声朗诵),并由林氏谱曲。同年5月,《长恨歌》全曲十章由台湾四海出版社出版,并在台北纪念黄自逝世34周年的音乐会上首演。由作曲家罗伟伦改编的民乐配器版本和作曲家黄安伦改编的管弦乐配器版本,分别在香港和加拿大先后上演。

  2.5 里程碑  1935年10月,黄自为进步影片《都市风光》创作了片头音乐《都市风光幻想曲》,由帕契指挥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录制成唱片。上海交响乐团至今还保存着当年演出《都市风光幻想曲》片头音乐的海报。这是中国作曲家首次为影片谱写的片头音乐,堪称中国电影音乐的里程碑。

  2.6 终生职志  1938年5月9日,中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因病在上海去世,年仅34岁。黄自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黄洪培曾任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参议员,母亲陆梅先是川沙开群女校的创办人。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黄自,自幼便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幼年的他,更是对唱歌充满了浓厚的兴趣。1916年,12岁的黄自小学毕业,入北京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读书,在那里开始接触西方音乐。他不光参加了学校的童子军笛鼓队,在管乐队中吹单簧管,还在合唱队中唱男高音,并在17岁时学习钢琴,18岁开始学习和声。在清华学校学习的8年,是他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对西方音乐的接触和学习,令黄自眼界大开。也是在那时,他年轻的心中便选定音乐作为他的终生职志了。

  2.7 赴美留学  1924年,黄自毕业公费留美。先进俄亥俄州欧柏林学院攻读心理学,两年后毕业取得文学士学位。由于留学期限未满,他又入欧柏林音乐学院学习,专攻音乐理论作曲。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翌年毕业,取得音乐学士学位。1929年6月,取得双学士学位的黄自取道欧洲,游历了英、法、德、荷兰、意大利等国,回到了上海,在沪江大学任教。1930年,改任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员兼教务主任,教授理论作曲组的几乎全部专业课程,还担任《音乐史》、《音乐欣赏》两门公共必修课的教学。在音专工作的8年中,对音乐理论作曲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如作曲家江定仙(代表作:歌曲《春晓》、《前途》等)、刘雪庵(代表作:歌曲《红豆词》、《长城谣》等)、贺绿汀(代表作《嘉陵江上》、《游击队歌》,钢琴曲《牧童短笛》等)等人,都是他的弟子,黄自可算是对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黄自从1926年在欧柏林音乐学院学习开始,到1937年完成他的最后一首作品《热血》,前后12年中,共创作了各种体裁的作品92首(可查)。数量虽不多,但其中包括独唱曲、合唱曲、清唱剧、钢琴曲、室内乐、管弦乐等丰富内容。这无不得益于他在欧柏林勤奋刻苦的学习。黄自的乐理(视唱听写)、钢琴、唱歌、音乐教育、作曲、和声教学六个科目结业成绩都相当优异;入耶鲁大学学习后,他的理论、和声、配器等又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2.8 第一部中国作品  黄自的毕业作品是大型管弦乐曲《怀旧》,在该校校长戴维·斯坦利·史密斯(D·S·Smyth)的指挥下,由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及新哈文交响乐队合作演出。据赵元任说,这一届同班毕业的学生中只有黄自的作品被选到大乐队演出,而且得到了透彻的欣赏。1927年7月的欧柏林学院《校友杂志》上登有如下的报道:“黄自的序曲《怀旧》是所有创作的管弦乐曲中的佼佼者。……表现出最佳的配器手法;它同时也是音乐会中唯一令人充分欣赏的作品。”这首作品是中国最早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也是美国交响乐队演出的第一部中国作品。

  2.9 《长恨歌》  1932年暑假,黄自创作了中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歌词由韦瀚章根据白居易同名叙事诗写作。当时正是“一·二八”事变以后,全国上下抗日情绪高涨,此剧尖刻地讽刺了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全曲共分十乐章,黄自生前已完成的七个乐章,在1933年11月的国立音专学生音乐会上当作一部完整的作品演出过,其中只有第二乐章《七月七日长生殿》和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在其生前发表过。作品中鲜明的民族风格,独特的色彩性和声,变化多样的复调手法与表现内容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至今仍是各类音乐会中演出最多的乐章。

  黄自在1929年回国后,就写下了《西洋音乐进化史的鸟瞰》一文,还著有如《勃拉姆斯》这类专题研究音乐家的文章。此外,他还写有《个人计划》、《乐评业话》、《调性的表情》、《怎样才可产生吾国民族音乐》等文章,并为《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创作编写歌曲27首,课文56讲。1937年底全力编写,完成《和声学》讲稿38讲,至逝世还写有《重要音乐家生卒年表》7页,《世界史》、《中国史》和《音乐史》对照表10页(至15世纪止),《中文与外文参考书目》4页,及各类讲稿百余页,为研究和写作音乐史集录、批注的音乐史料两万余件,以“中国人心中之音乐”为总标题而摘录相关文字资料约200余条。这些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的财富,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新音乐文化的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10 创作生涯  黄自在短暂的创作生涯中,写作了多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其中最重要而且数量最多的是声乐作品。1933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印行出版了黄自的独唱歌集《春思曲》,其中包括《思乡》、《春思曲》和《玫瑰三愿》三首作品,均为黄自抒情歌曲的代表作。《思乡》由韦瀚章作词,1932年创作完成。顾名思义,此曲描写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曲为bE大调,开篇标有行板(Andante)速度,但在实际演唱过程中,常根据情绪上的需要做一些节奏上的变化处理。乐曲开始,在钢琴弱力度的铺垫下,伴奏旋律展开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早春画卷。伴奏旋律第一句的#F、G、bB三个音,在声乐旋律的第一句再现,对应歌词中“柳丝”二字,#F这个音乍听似乎觉得很多余,仅用G、bB两个音对应“柳丝”二字,在一拍半这么短的时间内也不会给听觉上带来多大的差异。但仔细一想,“柳”这个字在汉语声调中读上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三声(∨),试将伴奏旋律中的D音填充至声乐旋律的空半拍上,音响效果就变成了D、#F、G,在五线谱上依次排开,产生了这样的旋律线条。这三个音的构成不正是“柳”这个字的声调吗?虽然D这个音并没有从演唱者的口中唱出来,而是由钢琴演奏出的,但他们结合在一起产生的效果,带给听众的正是上声音的感觉。试将#F去掉,只用G、bB二音,“柳”字就容易带给人阳平,也就是二声“刘”的感觉。如由初学演唱或普通话音韵掌握不好的学生来演唱,很容易带给听众错觉。黄自一向很注意旋律和歌词声调的配合,注重旋律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这一切得归功于黄自年少时喜爱歌唱的亲身体会吧。也正因为他深厚的家教渊源和日后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造就了其良好的文学功底,才使得歌词与曲调之间能够结合得如此完美。

1 2 3 下一页

相关内容

  • 汤沐海 每一次音乐会我都酣畅淋漓2014-12-2
  • 常思思:神曲不适合我,坚持走艺术高端路线2014-12-1
  • 昆剧名宿林为林:突破自我再现大将军韩信2014-12-1
  • 裴艳玲正筹备新戏《渔夫恨》2014-11-27
  • 捷杰耶夫:展现“老普”音乐的放肆之美2014-11-27
  • 程学涛的演艺梦2014-11-27

更多>>推荐课程

音乐理论基础

主  讲:楼天宇

立即试听

和声学教程(上册-01至

主  讲:陈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2015年全国音乐类专业研究生招生考试指南
  • 第九届金钟奖合唱比赛苏州圆满落幕
  • 我的青春,我的红色娘子军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艺术院校教师组半决赛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综合院校教师组(21-34
  • 第四届民族声乐大赛综合院校教师组(1-20)

热门标签

文艺院团乐感是天陈其钢直第六届中声乐学习第七届“关于举办文化部将

教材教辅

曲式与作品分析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408页

isbn:978-7-103-02719-6

购买价:29元

  • 音乐作品分析应用教程(修订版)
  • 曲式与作品分析

乐器

弹布尔

  弹布尔,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古老的弹拨弦鸣乐器。史籍曾译称弹拨尔、丹布尔、丹不尔。流...

口弦

口弦   口弦又称口琴、响篾、吹篾或弹篾。历史悠久、形制多样,在我国的大部份地区都很流行...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