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唱剧《长恨歌》
作品类型: 清唱剧
创作年代:1932年
作词:韦瀚章
作曲:黄自
表演者 :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
相关乐曲专辑:《长恨歌》
作品介绍:《长恨歌》是中国作曲家黄自于1932年所作的清唱剧,也是中国第一部清唱剧。歌词是由韦瀚章根据白居易的同名长诗改写而成。指挥严良堃。诗的内容是唐明皇(李隆基)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故事。这部作品共分十个乐章,选用原诗中的诗句作为每个乐章的标题。但其中第四、七、九各乐章黄自在世时因故未能完成,现在录制的是一、三、五、六、八、十等七个乐章。
第一乐章 仙乐风飘处处闻
第二乐章 七月七日长生殿
第三乐章 渔阳鼙鼓动起来
第五乐章 六军不发无奈何
第六乐章 宛转蛾眉马前死
第八乐章 山在虚无飘渺间
第十乐章 此恨绵绵无绝期
5 相关新闻
5.1 英年早逝 2005年3月23日,是黄自先生(1904-1938)101周年诞辰。
黄自,字今吾,1904年出生于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1916年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音乐。192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庚款”留美。先入欧柏林学院攻读心理学,1926年获文学学士后转该院音乐院改攻理论作曲,1928年再转耶鲁大学音乐院继续学习。1929年以交响序曲《怀旧》获音乐学士学位。同年秋回国。先在在沪江大学任教并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兼课。1930年受聘为该校 教务主任兼理论作曲组专任教员。1938年5月9日因伤寒症不幸病逝,年仅34岁。
5.2 编写教材 作为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在国立音专任教期间,除担负繁重的教学行政工作外,一人包揽了理论作曲学科的全部专业课程及全校的西洋音乐史、音乐领略法(即音乐欣赏)共同课教学,为该校的理论作曲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培养了包括贺绿汀、陈田鹤、江定仙、刘雪庵、谭小麟、钱仁康、张昊、张定和、邓尔敬、林声翕等在内地的第一批专业音乐人才。此外,黄自先生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忱,曾受聘为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部委员会及中小学音乐教材编订委员会委员,积极参与全国中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审工作。
5.3 音乐作品 作为作曲家,黄自先生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的作品有106种,其中器乐作品(包括和各类歌曲)93种。他在耶鲁大学音乐院创作的毕业作品《怀旧》序曲,是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部大型交响音乐作品。归国后的创作以声乐体裁为主。他的爱国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炽烈的救亡热情,代表作有《抗日歌》《旗正飘飘》《九一八》《热血歌》等。他的艺术歌曲以富于诗情画意、情景交融、以及歌声与钢琴的有机结合浑然一体著称,代表作有《玫瑰三愿》、《思乡》、《春思曲》、《天伦歌》等。以上作品即是黄自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声乐作品的精品、1932年创作的清唱剧《长恨歌》开中国大型声乐作品之先河。1935年为电影《都市风光》创作的《都市风光幻想曲》,使黄自成为中国第一位写作电影片头音乐的作曲家。
5.4 理论著作 作为音乐理论家,黄自先生的理论著述计有23篇论文和6部书稿,总数约百万字。在欧柏林音乐院学习期间,他以英文写成的10万字专论《和声教学法札记》,显示了扎实的音乐理论修养。回国之初,他就提出建立“民族化新音乐”的主张,并努力实践。在生命的最后两年,黄自潜心于《和声学》与《西洋音乐史》则收集、辑录、整理了大量的资料,并完成了至中古复调音乐全盛时期的六章,尚不及全书十五分之一,惜天不假年,未遂宏愿。
黄自先生虽英年早逝,但他的伟迹永留历史。如今,先生曾为之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音乐学院,薪火相继、春色满园:先生谱写的乐章,岁月留声,韵律依然。让我们在聆听赏析黄自先生谱写的乐章中,追思先贤,继承遗志,开拓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