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琵琶的演奏技巧繁多,音色清脆坚实,明亮浑厚,富有金石之声,音域宽广,表现力极为丰富。它既能表现活泼明快,委婉抒情的曲调,又能演奏威武雄壮,铿锵有力与紧张激励的乐曲,既能表现古代传统乐曲的韵味,又能表现当代乐曲的丰富印象。总之,琵琶是一件能文能武,能古能今,能中能西的乐器。而今,琵琶不仅作为我国民族乐器的主要独奏乐器,而且还用与伴奏、重奏、合奏、协奏,它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深受广大中外人士的欢迎和喜爱。
一、弹挑
1.弹挑的概念:琵琶的演奏技巧丰富多彩,其中弹、挑是最为常用的技法,琵琶的名称也是由“弹挑”而来的,据古书中记载“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琵就是弹,琶即是挑,故而得名琵琶”。在初学阶段,弹挑亦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弹挑所代表的音点作为右手动作中最基本的形态,它表面上最简单,其实技术最复杂,最丰富。其他演奏技法,如夹弹、双弹、滚、双飞、勾、抹、划、摭、分、扣等都是由弹挑两种技法变化组合而成的。
2.弹挑的手形:因为专业教学,教师都把正确的演奏方法看作是首要之事,并贯彻在自己教学过程的始终。“弹挑”的基本手形有“凤眼、鸡眼、龙眼”之说,也有“点”(弹奏部位与拂手的距离)、“面”(入弦的深度)、“肉”(指甲触弦时的角度及所用指峰的不同)、“速”(弹弦时运动的速度)、“力”(手指,腕,小臂,大臂的质量加速的乘积)的变化使用与配合,当然在这些示教问题上,各家也是见仁见智。
3.弹挑的重点与要求:现今各派名家出版的《琵琶教程》等很多对于“弹挑”做了明确的解释,如弹,是右手动作启动之前,大臂自然下垂,肘关节稍微向外出来一点,小臂(前臂)自然抬起与大臂形成接近于90°夹角,腕部稍向外凸出,手背与腕部外侧基本持平。腕部在小臂与手部的协调动作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手部呈半握拳自然弯曲状,大指轻搭在食指的小关节处,大指的小关节呈微微隆起的状态,食指呈四分之一圆的弧形,由右至左,用食指的中关节和小关节把音弹出,手腕随动作自然下摆,小臂与手腕连带辅助性旋动,但不起主动的作用;挑,正好相反,虎口张开,由左至右,用大指的小关节将音挑出。食指斜向下,大指斜向上,与小臂的内旋外旋同步动作。
4.弹挑在训练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初学者在练习弹挑时容易用小臂向前推,大指与食指分开,弹奏时使用手指的大关节活动,从而导致音色薄且硬的现象。所以,在训练中,需分两个阶段练习:①固定弹挑。目的是为了让初学者更好的掌握技巧,并为干净,透亮的音色做铺垫。首先,在弹的时候将右手握圆,虎口呈龙眼状,然后食指的中关节及小关节打直向左边的面板弹出,这样弹出的声音厚实,清晰,弹完后手指收回,恢复弹之前的手形;挑的时候,大指的小关节打直触弦并发出声音,挑起后,大指触弦处不能起过第二根琴弦的高度。以上的训练要注意必须在连续练习时学会找到手指弹完后的松弛状态,而且弹奏时指甲的触弦位置及力点都应在指甲尖上,力求所弹奏的音质均匀饱满。②手腕弹挑。手指的弹奏方法不变,但在弹奏时,手腕要有小幅度的转动,同时指甲在琴弦上要快速且果断地进行弹奏,并都要集中在一个点上。此技巧的练习是在“固定弹挑”的基础上,加以手腕进行的。区别在于“固定弹跳”发出的声音较死板,而“手腕弹跳”的声音则清脆柔和。但要注意的是用手腕进行弹挑时动作不宜过大,指甲如果在琴弦上停留的时间过长,手腕会出于紧张用力的状态,所以一定要让手腕甚至是大臂及小臂都处于松弛状态,千万不要因为手腕的加入而使弹挑变得僵硬。
5.对于弹挑技巧运用的训练:右手弹挑运用是一气持续到底为止,中间不能露缝,其关键在于大食两指小关节的交错运用能否得法。①在空弦上练习,速度要放慢。例:右手练习时,注意弹挑的基本机构与方法,与对指力与腕力的运用比例,稍借腕力尚可,但臂力则不宜过强,腕臂过分摇动,弹挑的效果往往出现漂浮,而且音质效果不够坚实。②做一些节奏型练习,初练技术,指腕动作绝不能过分夸张,以自然适度为佳。例:xx x—xxx xxx—xxxx xxxx—每一节奏型由慢到快,无限反复。作词条练习时应注意音量均衡,节奏平稳,注意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变化。总之,要努力锻炼手指末梢神经灵敏的反应能力,敏锐的触弦感是演奏好弹挑的前提。在慢练的中追求点与点的结合,慢练能留给大脑充分思考辨别的时间,而且会反馈出更明晰的信息,这样才能不断修正,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