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开始对学琴充满兴趣,充满快感,学得轻松,但学到一定时候学就不下去了,原因可能就在于多和快上:因为错误堆积的音乐谁能受得了,孩子哪来乐趣。问孩子所弹何物?不知道!为什么弹?不知道!没快感、没乐趣、没目的、不知为何,谁能坚持。就你,可能孩子弹几分钟你就犯困,你肯定也干不了。有的孩子弹完十级抛出一句"我再也不要弹琴了",想想多可悲,学琴让他如此痛苦如此煎熬。当下学琴大跃进害了不少人,家长一定要注意学习要归于初心,即音乐。
以前钢琴是奢侈品,稀罕物,买袈琴放在客厅充充脸面,有的是为装高雅,别说还挺管用。现在但凡城里人家都买得起,买不起的,凑凑也没多大问题。总之不稀奇了。我特别建议立式钢琴那么不好看,就不要放客厅了,客厅是家庭活动中心,所有房间和厨卫的通道,家人来来往往、交谈、电视、厨房声等等都会影响孩子精神集中。有的孩子会一边弹琴一边瞄电视,就是不瞄也会偷听,心不在焉,如果长此以往,练琴习惯肯定立不好,效率肯定要低。所以建议钢琴放在独立空间,至少要保证孩子练琴时你不制造声音,哪怕一点点。
对于目前的很多考级,就其难度和其中水分,十级也就是个打基础和启蒙。如果真正能拿下十级,后面的空间就非常大。很多学生学完业余十级就不再碰琴了,以为自己就到了弹琴的顶端。殊不知才刚开始。对于那些赶鸭子上架的也许还没入门。这种观念源于对音乐基本历史知识的匮乏。
最后想到的是对于业余学琴,不单是学一门乐器、一个技能,而是学一种文化,文化必须文而化之,内化成一个人的内涵和气质。另外学琴也是练就一种对学习的态度:认真坚持忍耐,持之以恒。如果在学琴中孩子能如此对待。我想不管是学琴,对其他任何学习都是有促进作用的。所以大人的理念是放远点,不要仅仅着眼于当下。
740)this.width=740"> 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棰击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