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福建籍新世纪音乐作曲家林海首次接受福建媒体的采访。9岁离家求学,家乡的记忆在他心中有些模糊,面对家乡媒体他坦言,有点紧张。让他能够感觉到舒适的事情除了音乐还有阅读和钓鱼,
林海4岁时开始学习钢琴,6岁时候即开始创作自己的曲目,一年后登台演出,并受关注。9岁时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小学。1988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就读,同年参加美国范?克莱本(VAN CLIBURN)国际钢琴大赛,并进入前十名。
在整个受访过程,林海面对我们的采访稍许有些局促不安,他说自己以前是个内敛沉默的人,不喜欢在外人面前袒露心声,更不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宣传自己,只要简单做我喜欢的音乐就好,现在可能是岁数大了,才慢慢转变性格。
在别人眼中视为“天才”的回忆,在林海的记忆当中却枯燥和痛苦。一个4岁的小孩,向往更多的是沙滩、伙伴和游乐园。应该说是林海的父亲将他推上音乐这条道路。
1988年林海上大学后,开始接触爵士乐,还受李谷一老师赏识加入“中国轻音乐团”。小有才气的林海在音乐圈里组过几只高水平的乐队,后来都解体了。他笑说“当时圈子里多少人骂我,古典和爵士都不干了。”其实不难想象,记者眼前这个顽童一般具有艺术气息的男人年轻时候的叛逆。
《大明宫词》是林海制作的第一部影视配乐。徐静蕾导演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让林海的《琵琶语》被更多人熟知和喜欢。转战影视配乐的原因很简单,唱片工业越来越不景气,而他并不想脱离音乐这个行业,影视配乐可以说是一个新的出路。
“电影音乐界的莫扎特” 埃里奥.莫里康内曾经说过:“我不属于任何一个流派或类别,因为我喜欢不断地变化,所以我从来不担心会被厌倦。”林海被称为“左手西方,右手东方的天才音乐家”,他们生命轨迹的不谋而合,也许天才的共同之处,除了天赋,还有不受拘泥和难以被定义。
740)this.width=740"> 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棰击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