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风箱运行的基本方法
手风琴的风箱,是手风琴的空气动力装置手风零的音键是手风琴发音关的机械装置。没有空气动力——气流穿过音簧而震动簧,手风琴不能发音;而不按下音键——发音关,手风琴也不能发音。这两者的密切配合就能使手风琴发出美妙的声响。研究手风琴的风箱运行和触键方法,实际就是研究手风琴的发音和发甚么音,以及它与技术训练和音乐艺术表现的联系、规律。
手风琴风箱运行与触键方法,这是手风琴演奏技术的基础也是任何手风琴演奏学习者,应当首先解决的重要技术手段。如果训练和演奏不最基本的方法上,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紧密结合实践的理论,那么,将难于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训练,难于攀登手风琴演奏艺术的高峰。
手风琴风箱的运行
手风琴演奏的风箱运用,好比弦乐器的运弓歌唱者的呼吸,它对声音强弱、音值长短、乐曲的连、断、句逗和音色,都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由于演奏者的左手还要和右手一样的担负演奏,因此,就更需对它细查深究。
我们必须把握手风琴乐器物理性能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法的学习找出它对发音质量、色彩的作用和规律以及乐曲内客、情感、风格的内联系从而对风箱悉心*纵、主动控制让风箱运行服务于演奏实践。
风箱运用大致可分为“平”、“顿”、“震”、“揉”四种基本方法:
一、平风箱
风箱运行的平稳*持,这是演奏中的常用手法,也是学习其它风箱运行方法的基础。
为了保持风箱运行的平衡,首先,风箱动作的稳定极为重要,切不可任意晃摇、震颤,注意左手用力的均匀、动作的自然与连贯,不可突发强力,也不可中途停止用力;其次,风箱、折的箱形,应多采用正面扇形,谨慎使用其它箱形;再其次,为了省力和易于控制,应多采用中、小幅度风箱张幅,少用大度张幅(大度张幅只长距离连线下使用,以避免阻断旋律发音的连贯音响;同时。正面扇形的大度张幅折回风箱时,又费力持续时间又长,所以使人易感劳累这就更难控制风箱的平稳。)。
为了便于从听觉上感知风箱运行中的变化,把握音响的平衡,训练方法上,应发音弱或稍弱音量下进行训练,少强或稍强音量下训练——发音强烈的音响,较难辨别其细微差异、而发音弱或稍弱的训练,容易识别和控制它的细微变化。
还应严格注意:风箱的转换,应安排乐句与乐句之间或连接与连接之间进行,不可连线内转换更不可将一音切为两半。并且,还应尽可能将每首乐曲的转换位置予以固定。此外,风箱的转换必须既快且无音响痕迹:转换太慢,声音的间歇大,影响音乐的流畅;而转换太快,又易产生强音或强音头,又将影响音乐的艺术表现。风箱转换,不仅需要没有音量变化的运行中训练,同时,也需要渐强或渐弱的音量变化的运行中进行训练。风箱转换控制的完善,短期很难解决,既要严格要求,还需长期训练积累方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左手的触键,也有可能影响风箱的平稳和发音的音量:如手指或手腕用力过猛,引起箱体震动,风箱运行将失去平衡,音响也无法控制。
平风箱控制下的演奏,适宜表现含蓄的曲调、细腻的情感。它发出的声响,较能展示平静如水的画面倾诉绵绵无尽的情思,塑造典雅、庄重、温厚的音乐形象。如演奏旋律的强弱起伏不太悬殊,但处处贯注着细微力度变化的抒情曲、叙事曲、复调曲及其它类似情趣的乐曲段。
二、顿风箱
顿风箱的使用率,仅次于平风箱。
顿风箱的训练,手指必须启动风箱之前下键,再启动风箱,以突然发力立即松驰的方式,较易取得成效。风箱时左手腕臂紧贴风箱皮带,关风箱时,左手大指根部及其延伸处紧*风箱底板——然后以突发力使琴发音,瞬间用力后立即消失,或保持微弱的余音,这就较易产生意愿中的音响。风箱折的箱形上,应选择风箱用正面扇形关风箱用反面扇形,借助地心引力的较省力的方式下,突发用力,会更感轻松。初始练习从风箱中较易获得体会,待有了初步体会,再从关风箱的顿风箱训练进展会更顺利。
掌握顿风箱技巧训练的原则是:从左手的看力讲,突然的击发力,必需用一点上而不是用一条线上;从音响效果讲,发出的声音应具有饱满、厚实而富于弹性等特点。如果用力一条线上将会产生粗暴、发直的音色,实际这不是顿风箱而是强风箱。
顿风箱控制下的音响既适宜表现精神震奋、意志坚定的情绪、群体性行进节奏步伐,也适宜表现轻松、欢快的情趣。前者,乐曲需要强调的转折点、停顿点、突强点使用(以单手或双手的和弦发音居多,单音发音较少)后者,乐曲需要轻快、跳跃的节奏,左手键钮的单音与和弦交替出现的单音键使用。因任何一首乐曲不可有太多的转折点、停顿点、突强点,所以,前者不宜整首乐曲中频繁出现,只作点缀、装饰性使用。而后者,却往往可作全曲的演奏手法——这种几乎贯穿全曲或乐段的持续、富于弹性的音响与轻松愉快的管弦乐曲演奏中,低音提琴的拔弦效果颇为相似,它极易引起人们内心节奏的共鸣,因此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柒力。如“进行曲”、“波尔卡舞曲”,就较易找到使用顿风箱的拍点或全曲、乐段。
三、震风箱
震风箱也称颤风箱或抖风箱。风箱频繁、均匀、有序的震抖下的音响,与弦乐器右手碎弓发出的声音较接近。如果以一定的原则下键,短距离内不断快速往返折风箱,则能奏出一种动荡不安、飘忽不足的巧妙声响。
震风箱的演奏,有四种方法:
第一种——“单角依托”,即风箱启与闭合时,紧闭箱体的前下角,只启贴*胸部的内上角、内下角和外侧的前上角。启风箱三个角实际增加了风箱启的自由度,只有一个力量支撑点的情况下,不但能使发音灵敏、轻松、快捷,同时,也较易控制风箱的启度。风箱的启幅度与音量的大小成正比,如果需要音量大则启幅度大,音量小,则启幅度小。但是,任意增大风箱启度却不行,因这将可能造成失去控制而不能正常发音。初始训练,风箱折的往返速度不可太快,待均匀用力、发音长短一致的基本要求达到后,才可逐步提高速度进行练习,直至取得理想效果。这种方法控制下的音响,适宜表现颤微飘落的树叶,神密离奇的画面,灰暗朦胧的意境。
第二种——“两角依托”,中风箱启与闭合时紧闭箱体的内下角和外下角,只启内上角和外上角。这种风箱运行,它往返折风箱的发音,虽不如第一种灵巧、快捷,但音量大,气势壮,适宜模仿火车行驶有规律的节奏声。
第三种——“无角依托”,即风箱启与闭合无需任何依托,只风箱运行途中连续往返折。这种方式的折往返速度不可能太快。否则,发音的长短将不一致。它的演奏效果,与前两种相比风箱折的速度虽慢一些,但音量却很大,适宜表现气势庞大、辉煌、壮丽的某些交响乐篇章。
第四种——“风箱角碰撞”,实际这是一种风箱快速析,同时加上角部规律、有序碰撞的技巧。根据发音的需要,每次、析时碰二次、三次、四次风箱,则可奏三连音、四连音、五连音。要想初步领会,掌握基本发音并不难。但要熟练运用,短时间突击不可能有理想的效果,要习贯每次按“园围式”顺序碰撞角部,并用力平均、音量一致,还需由慢至快、循序渐进地长期训练。
进行前三种震风箱训练时,还应该注意:第一,右手可稍用力将音键按下,使琴身紧贴胸部,以保持琴体震颤中的相对稳定;第二,左腿稍向上抬,托住风箱,以尽量减少或消除风箱折往返中往下坠落的倾向;第三,震风箱的震颤动作与左右手的下键必须密切配合,选准时机,‘如有不当按下音键也会不发音;第四,由于震风箱的震速较快,即使方法正确,练习时间过长,也易使人感觉疲劳。因此,始的练习时间可短一些,每次几分钟,每天两三次就行了。以后有了适应的基础,才可逐步增加练习次数和持续时间。
四、揉风箱
揉风箱的发音,柔和、优美、悠扬、动听,它较接近弦乐器揉弦的音色。
启风箱的同时,左手尽量放松,以腕、指承担有节律的颤揉动作,带动箱体震动,使气流进出产生波浪式变化则可奏出类似弦乐器揉弦的音响。这种音响,适宜演奏有生气、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也能奏出如泣如诉、余音缭绕的音调。风箱的颤揉下,当右手同时按下几个和弦音键时,则又可发出像电子琴一样的神奇音响。
揉风箱的训练风箱折均需保持正面扇形,这才容易使颤揉动作按需要持续进行。颤揉动作的快慢取决于乐曲的表现:音响强烈或渐强的情势下,动作应既快且密;音响平缓或渐弱的状态下可以保持动作的快速状态,也可逐渐放慢动作,甚至最后慢慢消失结束音上。
手风琴的揉风箱,大都乐曲局部音值较长的单音或和弦下使用,节奏较快的旋律中则不可用。由于揉风箱的声响缺乏类似弦乐揉弦一样细微的音高变化它很难达到弦乐揉弦音响那样激荡人心、扣人心弦的效果。因此最好只作选择性使用。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