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歌曲》第二季第二期里来自福建的17岁女孩雷雨心,以一首《记·念》打动了导师们,一番哄抢后加入羽泉战队。除了歌曲本身之外,其中引人注意的还有她唱完之后与导师之间的对话,比如她说他们学校“能给我们其他人想给但不敢给的青春”,海泉立马说“你们校长要红了”,又说“学了音乐就是上了贼船”,引得大家会心地一番哄笑,还有她毫不犹豫地回答陈羽凡关于会考与演出冲突的问题,引得刘欢导师大力赞扬。这中间有一个很拧巴的问题,那就是学音乐等于上贼船吗?要说是,显然雷雨心与胡海泉之间的对话语境是否定这样的说法的;要说不是,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与教育体制之下,学音乐又确实有上贼船的感觉与嫌疑。为什么学音乐就等于上了贼船呢?
从历史来看,学音乐这件事情,显得不入流,因为中国人三教九流的职业定位、评价体系中,音乐是下九流的,和戏子、剃头、修脚、耍猴等属于一个路子,侯宝林、马三立、郭兰英、王昆等艺术大家,在电视上多次谈到他们在旧社会与新社会里身份的巨大变化。这种历史定位、评价的惯性,至今影响着许多人,当一个孩子说要去学音乐时,父母老师这样的看法,仍会不由自主地冒出来。
从现实来看,学音乐的出路似乎很窄,虽然社会上能够混口饭吃的机会很多,但大家公认的那些体面的混饭机会,多是让学数理化的抢了先,“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既古老又新鲜的口头语,对很多人仍具有职业指导的暗示作用,这种现实环境里,学音乐可能就意味着要吃不饱甚至饿肚子。
但上述历史的惯性与现实的存在,并不能掩盖一个正在发生和即将爆发的事实,那就是:艺术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更大的比重,艺术的职业将被人们认为是一份体面光鲜的职业。这样的判断并非某些个人的体会和看法,而是社会发展必然要达到的事实。
如果说“学音乐就等于上贼船”是一个历史的真实过往,将来走上光明坦途也是一个历史的必然趋势,那么,目前“上贼船”的说法用打双引号的方式表达,也就说明在目前的现实下,学音乐是一个让人明显感到尴尬的境地:选它,一时看不见光明在哪里,不选,对不起自己内心对音乐的渴望与追求。能为这个说法和现象提供强有力证明的,恰恰就是雷雨心所在学校的校长的话:“我们学校能给你们别人想给但不敢给的青春”。青春难道不该去充分绽放、绚丽展现吗?应该!这是所有老师父母们都在内心里大力肯定的,是老师父母们都亲身体会和经历过的,他们希望能够在孩子身上有一个更好的绽放和展现,可当下现实的情况,却让这样的青春就变成了“想给又不敢给”的犹豫。
目前“学音乐等于上贼船”的客观存在,更多折射的是当下人们对艺术和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甚至是误区,反映了我国教育体制乃至其它领域体制的某些不完备、不科学的设置仍然大面积地存在着。如果认识的转变和体制的完善仍需要实践上的积累和时间上的等待,那么,雷雨心所在学校校长的眼光与胸怀,特别是该学校付诸实践的那些让孩子得以青春美丽绽放的措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榜样。这种夹缝中求发展的思路、行动和智慧,希望可以被大力宣扬,更希望出现更多精彩纷呈的美好结果。(音乐周报 王群卫)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