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魔笛》和舞剧《梅兰芳》同天首演,拉开了上海大剧院和东方艺术中心跨年度演出季的大幕。从今天开始到明年初夏,上海观众将有机会欣赏众多世界顶级水平的音乐、舞蹈、歌剧、话剧表演。从2006年至今,上海的演出季制度历经十年变迁,逐渐向国际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的成熟模式迈进。昨天,记者就受到观众广泛关注的演出季话题,采访了相关负责人。
提升运营能力
一般来说,运作演出季要具备三个条件:有预算、有驻场剧团、有特定的观众群和成熟的文化消费习惯。东艺总经理林宏鸣告诉记者,最初这三个条件东艺一个都不具备,“所以我们必须付出十倍的努力,才能坚持实行这一与国际接轨的演出季制度。
记者了解到,剧院的演出季不是演出计划,也不是一段时间内的节目堆积,而是有理念、有追求、有设计、有标准的运营载体,能体现一个剧院的核心内容和艺术水准。例如维也纳金色大厅,平均每年演出800多场,其中能被列入演出季的节目不足三分之一。相对院团来说,能被列入那些著名剧院的演出季,也是艺术水准得到认可的一个重要标志。
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告诉记者,在剧院越来越多、艺术方式和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的背景下,每个演出季的推出都是考验一个剧院整体运营能力的标杆。“我们不仅仅要把演出档期、场次排满,还要考虑到剧院的整个管理运营、人力资源调配、预算分布、节目平衡等因素。行政运营和节目运营要合理布局、并驾齐驱。”
利于长远发展
尽管困难重重,但对剧院而言,有计划有组织的演出季,对其长远发展十分有利。林宏鸣表示,作为一座上海的区域性剧场,如果按常规思路去做,东艺恐怕难有生路。“要想让一个剧院繁荣发展,就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东艺的目标,是要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展示的世界级平台,因而需邀请国内外名团大师登台。”在国外,越是好团越要提前策划邀请,如荷兰皇家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演出计划已排到了2020年以后。一座剧场如果来什么演什么,不仅质量得不到保证,也形成不了特色,更不利打造品牌。
演出季的实施,能为剧院培养一支视野开阔、前瞻性较强的专业团队,保障剧院工作总体上的规范、有序、高效。演出季的另一个明显作用是,剧院在和国内外名团大师合作时,只要给对方一本演出季手册,就很容易赢得合作方的信任和赞誉。据透露,世界指挥大师祖宾·梅塔在两次到东艺考察和演出后,曾对媒体记者公开表示:“东方艺术中心的演出季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对上海能有这样国际水准的剧院感到震惊。”
利于培养观众
对上海大剧院而言,今年演出季中的艺术教育活动、公益性演出以及节目规划中对原创剧目的支持,让剧院有机会对观众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体现自己的艺术特色。张笑丁认为,在市场大环境下,大剧院的节目安排和活动会对演出市场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其实,观众是演出季最大的受益者。如果上海的艺术机构、场馆团体都能早点拿出演出计划,那么观众就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就能合理安排自己全年的艺术消费。”
每年东艺演出季发布之时,有50000张左右演出票同时销售。东方市民音乐会晚场版全年约20场,未来大师系列演出全年安排30场上下,都是在年初一次性公布并全部开票。林宏鸣说:“以前,上海观众没有提前买票的习惯,但现在,上海观众的文化消费习惯正在发生变化,这是个很好的现象。” 本报记者 张艺
相关链接
上海大剧院、东艺
新演出季亮点提示
■ 上海大剧院2015/2016演出季,共有145台320场节目。这次的演出季打破以往按节目类型分类的方式,包含“大剧院制造”“爱上莎士比亚”“舞者们”“唱大戏”“致敬古典”五个主题。据介绍,2016年是“莎翁大年”,上海大剧院特别策划了“爱上莎士比亚”主题系列,将有11台18场与莎士比亚相关的剧目,以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贯穿整个演出季。如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带来的三部史诗新作《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英国哈雷管弦乐团的上海首秀等等。上海大剧院还计划通过艺术讲座、展览、影像装置、四季市集、涂鸦等多种形式呈现主题,让观众重读莎士比亚,感受经典的魅力。
■ 东方艺术中心2015/16演出季从2015年9月10日持续至2016年7月3日,共计120台210场演出,其中38台78场的80000张演出票已同时在售。这次的演出季内容分为“大师交响”“室内乐集”“乐坛翘楚”“名剧欣赏”“舞之瑰宝”“缤纷舞台”六大板块。名家荟萃,星光熠熠,包括郑明勋、克利斯托夫·艾森巴赫、里卡多·穆蒂、图冈·索科基耶夫等在内的百余位中外大师名家将献艺上海,观众将欣赏到来自英、德、美、法、波兰、中国等十多个国家的数十场交响音乐会。
精品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