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指,就是揉指。如何学习揉指,有专门的视频和解说,无非都是说,手指头第一关节随着手腕、手臂的颤动,一伸一屈。它们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是随着乐曲情感的需要,有时强调手腕揉指,就是单纯手腕揉指;有时强调连同手臂一起揉指。但是都无一不是强调手指一屈一伸。一些视频里面有特写镜头,手指头是如何一屈一伸的。随着手指头的一屈一伸,“颤音”就出来了。我根据这种方法,练了整整三年,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其缺点在阅读了卡尔.弗莱什的《小提琴演奏艺术》这部著作“颤指”一节以后,才知道。原来,这种揉指,幅度大,速度慢,对某些乐句的情感要求,效果不好。真的,如果幅度大而且速度慢,那小提琴的声音真是很恶心的。比如一些民族唱法的歌手如阎维文、张帝、费正清等,其拖腔声音的“颤动”,如演唱京剧,显然与“美声”是不一样的。美声如杨洪基、廖昌永、戴玉强、殷秀梅、幺红等等,其颤音绝不与京剧的拖腔一样。小提琴之所以说它的声音最接近于人声,就是它的颤音接近美声,或者说可以模仿得与美声一样。
那么,练习颤音,手指头的一屈一伸,是必须要练习的,这好比是一个基础训练。但是为了要克服速度慢、幅度大怎么办呢?卡尔.弗莱什说,必须减少过分的手腕动作,应该把完全是水平的颤指动作改为多用从上面向指板方向的垂直的颤指动作,这样就可以使颤指较密与较快。我领会到这就是所谓“微颤”,练好了,其颤音就完全接近美声了。尤其是一些高音的延长音,必须要用“微颤”,因为高音,本来就在高把位,两个音之间的距离很近,如果再用手指头的一屈一伸来“揉弦”,就变成两个相邻音的交替出现了(比如121212都来都来都来,或者34343434米法米法米法米法)这就变成唱京剧了。只要看看李传韵演奏《丰收渔歌》的结尾部分的那个细细的高音,手指头是上下微微的颤动,而绝不是一屈一伸的,这就是“微颤”。演奏泛音是这样,不是泛音也是这样,手指头都是上下颤动,而不是水平方向颤动的。
“微颤”不仅仅是在结尾的高音使用,在整个一首乐曲演奏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模仿美声,几乎是一用到底的。它的特点是颤音密集、速度快,使它远离京剧的唱腔,而更接近美声。
我用“复读机”放慢速度听李传韵的《丰收渔歌》,几乎每个音都有“颤音”,四四拍的二分音符,有颤音自不必说了,四分音符也有颤音,连八分音符也有颤音,“微颤”啊!这也许就是绝技啊!就是说,李传韵在演奏过程中,他的肥肥的手指,一直在向指板垂直的方向颤动!
越是肥大的手指,如李传韵、帕尔曼,越是容易“微颤”,因为手指头的肉比较丰厚,按在弦上,不必水平方向颤动,而只要轻轻的上下颤动即可。这样就可以出现十六分音符的“微颤”了。手指头瘦小的,肉质不丰厚怎么办?那就得靠手指肚,除了演奏双音有时候手指头需要直立,使指尖触弦,其余尽可以让手指肚触弦,因为那里肉多,容易“微颤”,而且声音不像指尖触弦那样刺耳。
中音在线:在线音乐学习门户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击膜鸣乐器。又称羊皮鼓。汉称羌铃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