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指仍须使弦身碰触在相品位上,不可使弦身离开相品 位而产生“断音”般的效果。在向内捏进的力度上,有轻重之分,在动作的速度上,亦须有快慢之别。
在两条以上弦上作向里按、 向外放的揉吟时,如用一个手指 按在同一相位的两条以上的弦上时,按指宜用平按的姿势;
如用两个以上手指分别在两条以上弦上时,各按指 都用指尖端去按弦。其他均类于在一条弦上作按放的方法。
滑音:
滑音是我国民族音乐在近几十年才被采用的一种演 奏指法术语。传统琵琶谱上称作推、挽、扳、纵起、撞、
推复、以及拖、进、退、绰、注、虚绰、虚注等指法, 都可叫做滑音。
现在所说的滑音,在琵琶上,可分推、挽、纵起类 与拖类两大类。
(1)推、挽、纵起类的演奏方法
a.推:将弦身用左手按指紧按在相品位上后,向右推进
b.挽:将弦身用左手按指紧按在相品位上后,向左挽出,俗称“拉”,又称“拿”
c.纵起:将弦身用左手按指紧按在相品位上后,向内按入,俗称“压”。
d.撞:将弦身用左手指紧按在相品位上后,向内按入并 立即放松,使回覆原状。在左手向内按入之前,右手先弹本弦,在左手放松而加覆原状的过程中,右手不再弹, 这是撞一次的奏法。撞一次的叫“单撞”,撞二次的叫“双撞”
e.虚滑音:推、挽、纵起后,使弦音比原按音位增高了 的这些音,只用左手指去推、挽、纵起,不再用右手指弹奏。
f.实滑音:推、挽、纵起后,使弦音比原按音位增高了 的这些音,同时再用右手指弹奏。
g.推覆:先用推法,然后又回复到原按的音位上。
h.挽覆:先用挽法,然后又回复到原按的音位上。
以上指法,都是用左手按指将弦身紧按在相品位的某一 音位上后,通过向右、向左、向内三种方向,使弦紧张而产生了滑音的效果。
i.扳:将弦身用左手按指紧按在相品位的某一音位上后,用食指在上面作挽,同时用中指或名指在下面作推,又称“扭”。
(2)拖类的演奏方法:
历代各传派对拖类有各种不同名称。如有的传派分别称作进、退、绰、注、虚绰、虚注等,在浦东派倪青泉谱中,总称作“拖”。
广东省汕头等地,又有“勒”法,演奏效果相似于 拖,因此,勒在记谱时,也用了拖的符号。现将拖类的演奏方法,简介如下:
a.进:左手按指从较低的本音音位按弦滑拖到较高的本 音音位,同时右手弹弦。
b.退:左手按指从较高的本音音位按弦滑拖到较低的本 音音位,同时右手弹弦。
c.绰:左手按指从较低的装饰音沿弦急速滑拖到较高的 本音音位上,同时右手弹弦。
d.注:左手按指从较高的装饰音沿弦急速滑拖到较低的 本音音位上,同时右手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