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招生考试中,都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考生在演唱技巧上非常的娴熟,能把花哨的旋律非常熟练的唱出来,但在音乐的表现上面却显得是那么苍白无力。还有的考生在演唱时习惯性的爱“攀”高音,一到高音就明显表现出声嘶力竭,“逢高必冲,逢高必响”,这一点完全损伤甚至扭曲了音乐的内涵,并且对嗓子的伤害是极大的。歌唱是一种听觉艺术,讲究的是声情并茂,声乐作品的演绎要有再创造性,不同人的演唱会赋予歌曲不同的新的生命。因此,考生要想在这方面有所提高,就需要大量并且广泛的多听唱片、音乐会(最好是现场)等来提高听觉感受力。当然并不是漫无目的、不讲究质量的听,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性的听:或者比较同一首歌曲的不同版本,并且可选择一种与自身条件相近的版本来进行适当的模仿,但切忌完全照搬: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自身的文化素质,应当尽量多的看一些与艺术歌曲、歌剧有关的书籍。并且通过对艺术歌曲的解析以及了解歌剧的剧情来激发想象力,再通过演唱来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自身理解。通常动听的歌声源自于发声的轻松优美、吐词的清晰准确、音色的丰富柔和、力度控制适中、耐力的轻松持久。只有达到了这些条件才能使音乐能够富含表现力和感染力,才能够更加深入人心,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嗓音质量和条件。
第四,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
很多考生为了自身的迅速进步,每天坚持不辍的进行大量练习,结果发现自身很难达到一个良好的发声状态。这种盲目追求“量”而忽略“质”的方法是极其不明智的,很大程度上对嗓子造成非常大的损害。如果能够把自己调整到一个自身的最佳状态来进行练习,那么很可能每次练习半小时要能够比练习三四个小时都富含成效。所以考生应该在每天保证正常睡眠的状态下,尽量选择与自身生物钟相匹配的时间来进行练习,那样才能够真正起到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要经常与老师和其他考生进行交流。
有许多考生缺乏与老师的交流,因此在自身水平上长期处于一种停滞状态。所以考生自身一定要让自己的老师清楚,了解自己的困惑与疑问,才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走出误区,有长足的进步。另外,还要与其他考生多多交流,千万不要觉得相互间有竞争而闭关自守。交流就像一面镜子,通过交流能够照到自己某些方面的欠缺,才能够取长补短,有助于自己捉高水平。也有些考生因为性格方面因素,在歌唱时似乎“羞于启齿”,缺乏自信。这种状态非常不利于自身以后的发展,需要自己来进行改变,而且改变这种状态需要适当的培养表演欲望能力、场合适应能力及自信心,因此可以在交流和在实践中不断自我调节,积累经验,以达到精神和演唱的统一。
保护嗓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俗话说得好,再美的花草都需要土壤来栽培。唱歌亦如此。对于我们学声乐的人来说,保护好我们的嗓子是至关重要的,嗓子就是我们歌唱的土壤以及最大的本钱。无论是日常练习、生活习惯、环境因素还是心理因素都对嗓音的好坏有非常大的影响。保护嗓子有很多方面,首先在日常练习中,不要过度发声,认为只要音量大就好,从而超过自己嗓音所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要有节制的来进行练习,要注意劳逸结合;而且我们要掌握使用嗓音的正确方法,抓住我们的最佳状态练习,从而能够大大提升我们的练习质量;并且在演唱前以及演唱后的十五分钟内不要喝太凉或太热的水,非常有可能造成短暂性的“失声”。
其次在生活中,应该注意少吃刺激性食物,并且要戒烟酒,生活一定要有规律,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保证身体的健康;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女生在例假期间尽量少唱抑或是索性不唱;并且还要注意预防感冒,经常要做咽喉鼻的保健按摩。
再次就是环境因素,对于考前的学习环境,生活状态等等,大部分考生都会产生极其不适应的感觉。例如因为水土、气候等自然原因造成嗓音上的变化。这需要在自身的意志和性格等方面培养自己的自制能力,时刻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