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就是心理因素,嗓音的好坏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受到自身心理支配的。每个考生在招生考试前的学习过程中都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及精神压力,会出现演唱的状态时好时坏,情绪不稳,神浮气燥等等不利现象,这些都会对保持嗓子的良好状态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历年来都会有相当的一批考生因为心理压力过大,上火,生病,从而造成嗓音嘶哑而影响自身的考试成绩。因此,家长应当全力协助孩子减轻心理负担,放松孩子的身心,才有可能用自己的最好嗓音来迎接自己人生中的重大挑战。而不要轻易的对孩子加压,那在考学的过程中是相当不利的。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有几句保护嗓子的金玉良言,是非常值得演唱者借鉴和学习的:“精神畅快,心气和平;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练嗓保嗓,都贵有恒;由低升高,量力而行;五音饱满,唱出剧情。”这也是我们非常值得借鉴学习的。
(四)要了解考前除专业课以外需要准备的课程,以及这些课程考试的内容、形式以及范围。
在我们学院的招生考试中,除了需要准备专业演唱课程之外,还应该准备的具体课程有视唱练耳(包括视唱、模唱和笔试)、乐理、表演、朗诵、舞蹈。其中,视唱练耳和乐理这两门课程是融会贯通的,比较重要。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从事声乐专业的人没有一个良好的听觉基础,那么也就没有一个分辨、衡量歌声好坏的标准,就更加谈不上演唱了。对于这方面基础薄弱的人来说,视唱练耳是需要很长时间来“磨合”的。一般来讲至少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来进行学习。在平时的练习中应着重注意多听多唱,练习构唱音程、和弦、多识新谱等等,相信通过半年多的系统学习,考生的视唱练耳也会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毕竟还不是很稳定,基础比较薄弱,所以考生要想得到更加专业的学习,就应该在这一方面下更大的力量,毕竟视唱练耳是贯穿一名学音乐的学生一生的重要学科;乐理方面,并不需要特别多的死记硬背,但一定要多做习题。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乐理方面也是如此,乐理的特点就是在于多练习才能够掌握到其精髓。大多数考生的音准,节奏都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相信考生们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会加强在此方面的不足,从而将自身的演唱功力提高到一个新层次。至于表演,朗诵,形体等课程,有基础的考生可以提前两三个月学习即可。但要是从未接触过的考生则至少需要提前半年来进行训练。其中朗诵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语言发声是歌唱发声的基础环节,考生通过对朗诵的学习可以找到歌唱与其相通之处,以此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融会贯通。另外,形体是集动作、姿态、韵律为一体的表演性质的训练,因此对于相当多学声乐的人(如体态过胖等)来讲,学习时会有一定难度。因此可以提早训练以备应试。
各门课程考试范围:
视唱练耳
1)视唱:要求采用固定唱名法,在一个升降号内的大,小调式,以及民族调式的曲调;
2)模唱:旋律,和声音程,和弦;
3)笔试;音程,和弦,音阶,节奏,旋律等。
乐理考试范围包括:音及音高,音律,记谱法,术语,各种调式等。
其余课程,
1)表演:准备命题或即兴小品;
2)朗诵:学习朗诵散文,诗歌或寓言;
3)舞蹈:训练形体组合或舞蹈以及模仿。
专业初试内容为:演唱中外歌曲各一首。
专业复试内容为:1演唱中外歌曲各一首,不得重复初试演唱过的曲目;2表演考试;3检查发声器官;4视唱;5乐理。
此外,文化课的要求是:在不改变文化课高考录取总分数线前提下,特别要求语文成绩不低于60分,外语成绩不低于45分。具体事项请参考每年的《中央音乐学院招生简章》。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