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诗人李白》剧照
沸点:从四联剧到三部曲
前十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歌剧演出,形成两个最大的文化热点:瓦格纳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中国首演、肖斯塔科维奇《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鼻子》中国首演。前者填补了中外戏剧交流史上130年的空白,这部演出4个晚上、总共15小时的鸿篇巨制在北京上演。竟然一票难求越演越火直至沸点,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具有“爆炸性”新闻点的重大事件。作曲家吴祖强曾说,在北京演出“指环”,使音乐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后者则为肖氏一生创作的两部歌剧,2006年一次性补偿,既是众多肖氏乐迷的福音,更填充了歌剧爱好者的心理缺失。北京国际音乐节歌剧制作,无论数量、质量,还是剧目、阵容,为全国艺术演出市场之“最”,这个说法应当不会引起争议。
音乐节市场总监涂松坦言,中国人普遍熟悉意大利歌剧,而欣赏德奥歌剧尚存距离。德奥歌剧与意大利歌剧确有差异,前者在表露情感中融入更清晰而丰富的哲理,创作思维、技术手段、音乐语言,更复杂、饱满、高级。余隆说,有前十届奠定的基础,还有“指环”奇迹般的开端,音乐节信心十足再次主推瓦格纳的《唐豪瑟》。今年全世界都在纪念普契尼150周年诞辰,音乐节完全可以轻车熟路演演《蝴蝶夫人》之类,但是国内首演普氏三联剧,更有意义,并以此与郭文景“巾帼三部曲”相对应,后者之三《梁红玉》7 月刚在荷兰全球首演,仅三月后就回转家门,值得期待。郭文景“巾帼英雄三部曲”《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瓦格纳《唐豪瑟》、理查•施特劳斯《玫瑰骑士》、普契尼三联剧《外套》《修女安杰里卡》《贾尼•斯基基》、亨利 • 帕塞尔《狄朵与埃涅阿斯》 ……今9部中外歌剧堪称历届之“最”。 9部歌剧,6部首演;数量翻倍,风格拓展;三分之二德奥作品,三分之一中国作品,主办者高度成熟的艺术理念和内在自信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