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李叔同独自在日本创办了《音乐小杂志》,在日本印成后,寄回国内发行。这本杂志虽然只发行了一期,却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第一本音乐杂志。这本杂志包括图画、插图、乐史、乐典等栏目,除乐典、三首词作、部分插图的作者是日本人外,其他内容(包括封面设计和水彩画)均出自李叔同一人之手,署名“息霜”。他在杂志的“序言”中写道:“盖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效用之力,宁有极欤!”他论述了自然界各种音响给人的不同共鸣和感受,并认为将自然界的音响加工成“音乐”,就能发挥巨大的社会功能。这篇序文也体现了李叔同的音乐启蒙教育思想和音乐观。
这本杂志还刊登了李叔同填词编写的三首乐歌:《隋堤柳》、《我的国》和《春郊赛跑》。《我的国》是他根据自己在上海时写的歌词,选用一首日本乐曲
编成,豪迈壮阔的歌词充满爱国激情,表达了他希望祖国富强的强烈愿望。李叔同弹奏并吟唱这首歌时,为饱受列强侮辱的祖国和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人民而揪心阵痛。《春郊赛跑》采用德国歌曲《木马》的曲谱,歌词写道:“跑跑跑!看是谁先到。杨柳青青,桃花带笑。万物皆春,男儿年少。跑跑跑!锦标夺得了。”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和健康快乐的情感。
李叔同还根据日本石原小三郎的《西洋音乐史》中的资料,编写了介绍音乐大师贝多芬的文章《乐圣比独芬传》,并用炭笔精心绘制了“乐圣比独芬像”。李叔同不但是第一位向国人介绍贝多芬的中国人,也是尊称贝多芬为“乐圣”的第一人。李叔同在《昨非录》一文中,还对音乐简谱和五线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十年前日本之唱歌集,或有用1234之简谱者。今则自幼稚园唱歌起,皆用五线音谱。吾国近出之歌唱集与各学校音乐教授,大半用简谱,似未合宜。”他还针对自己刚出版不久的《国学唱歌集》未能身体力行使用五线谱而痛悔自责:“去年余从友人之请,编《国学唱歌集》,迄今思之,实为第一疚心之事。前已函嘱友人,毋再发售并毁版以谢吾过。”
1913年,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书时编辑《白阳》杂志,他在杂志上刊登了介绍西洋乐器的文章和他自己作词作曲的合唱曲《春游》。这本刊物还包括文学和美术方面的文章,从音乐方面来看,它可以看作是《音乐小杂志》的姊妹篇。
李叔同是我国近现代的启蒙音乐家和乐歌作家。我国近现代音乐起源于大多用外国曲谱填词的“学堂乐歌”,李叔同就是“学堂乐歌”的重要作者。李叔同填词和选曲配词的音乐作品有近百首,确切数目已无从考证。丰子恺和裘梦痕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收录的大多是李叔同1912年至1918年所作的乐歌。歌集一经出版,就被各地学校选作教材,连续再版十次,成为中国近现代传播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的教学歌曲集之一。丰子恺在这本歌曲集的《序言》中指出:“李先生有深大的心灵,又兼备文才与乐才,因而当时能兼作词曲者,只有李先生一人。”文中虽然难免对恩师的溢美,但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李叔同在乐歌创作中的地位。
李叔同的音乐教育思想也贯穿于他的乐歌创作中。李叔同编写的乐歌,体现了他“促社会之健全”和“感精神之粹美”的音乐观,影响深远。早在1904年“沪学会”时,李叔同就邀请沈心工在“沪学会”文化补习班开设乐歌课,自己也一起听讲,接受音乐的启蒙教育。当时,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李叔同在“沪学会”教唱的《祖国歌》,词曲配合贴切,主题鲜明,富有浓郁的民族音乐特色,歌颂了中华文明古国,抒发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他出家以后,虽专心研究和弘扬佛学,但在“念佛不忘救国”思想的指导下,仍应邀创作爱国歌曲。他这一时期的作品,结集为《清凉歌集》,1936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李叔同创作的乐歌艺术水平很高,尤其在多声部合唱歌曲方面具有首创性。他的《春游》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三声部声乐作品,也是中国作曲家运用西洋作曲技法进行多声部音乐创作的最早探索。这首歌的和声和曲体非常工整,旋律优美,自然清秀,堪称校园歌曲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