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
星海精神能够鼓舞当代大学生
◎发言人:周广平,星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冼星海音乐思想、人格及晚期作品研究课题组负责人
广州名片:应该怎么看待冼星海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周广平:每年开学我都会给新生们作报告,让他们了解什么是星海精神。冼星海出身贫寒,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著名的人民音乐家,他富有传奇色彩的艺术追求历程,不仅对音乐专业学生,甚至对广大的当代大学生都有激励和教育意义。冼星海在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数百首音乐作品和大量的音乐论文,在那个动荡的年月和艰苦的环境下,他的作品曾经鼓舞了一代人,即使是在今天,这些作品依然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广州名片:冼星海生命中的最后时刻是在苏联度过,这个时期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周广平:冼星海在延安时可以说是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当时的条件虽然比较艰苦,但政府给他的待遇是最好的,他和妻子钱韵玲有一间独立的窑洞,他的工资甚至和毛主席一样高,他最好的作品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出来的。他前往苏联也是因为接受了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配乐的政治任务,他在那里化名为“黄训”,住在阿拉木图集体农庄里,生活艰苦得不可思议,且身患重病,但他还是坚持创作,他在自己的《创作杂记》里谈到自己创作的作品14、16、19-21、23-24号,其中大部分是他改编的哈萨克民歌、民间音乐,可惜这些作品都遗失了,没人知道它们在哪里。
广州名片:现在国内研究冼星海的情况怎么样?
周广平:现在政府部门对冼星海的研究非常重视,广东要建设文化强省,再加上这里本来就是冼星海的故乡,在冼星海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果,目前我们学院的课题组正在研究他晚期在苏联创作的作品,尤其是艺术歌曲,这是一个以往不太被人重视的领域,他在这个时期的生活、创作的细节等等都不为人所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亲密朋友、一起工作过的人都相继离开人世,这项研究工作就显得非常迫切。
人·事
“饭票”为奖品
冼星海报考巴黎音乐学院的高级作曲班时,由于他的衣着不够华丽而被法国门警阻拦,险些进不了考场。考试后,冼星海的成绩非常优异,主考老师杜卡斯代表全体评委宣布:“我们决定给你一个荣誉奖,按照学院的传统规定,你可以提出个人的要求。”冼星海只说了“饭票”两个字,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巴黎音乐学院的教授们被这样一个才华横溢、在困难面前始终保持高昂学习兴趣的小伙子所感染,他们决定破例为冼星海免费供应膳食。
窗寒《风》奏乐
在法国求学时,冼星海居住的环境很简陋,租住的是一间低得连腰都直不起来的小阁楼。一个北风呼啸的冬夜,冼星海没有棉被,便用旧大衣裹紧身体躺在床上,但天气十分寒冷,冻得他直哆嗦。辗转无法入睡,他便起来点上煤油灯创作。忽然,猛烈的寒风从破烂的窗户吹进来,吹灭了油灯。他用火柴重新点燃,又被吹灭,他又再点……就是这样,一直写到天明,最终创作出一首深受国人称赞的二重奏乐曲——《风》。
口蜜腹成曲
1939年以后,边区的经济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物资极度匮乏。那年春天,归国后的冼星海与诗人光未然一起创作《黄河大合唱》。冼星海在创作的过程中喜欢吃糖果,但当时的延安根本就买不到糖果,他便让光未然买了两斤白糖送给他,白糖放在小案桌上,写几句便抓了一把送进嘴里,光未然在《风雨文谈》中写道:“于是一瞬间,糖水便转化为美妙的乐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