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喀什,木卡姆、都塔尔,弹拨尔、沙塔尔、艾捷克、卡龙琴等数不清的新疆民族乐器发出精灵般的音韵,似天籁之音,弥漫在这座有着几千年历史文明的古城。盛夏的一天,我走在喀什古老的街巷里,用心感受着那美妙的天籁之音,寻访的念头油然而生……
古巷律动
在喀什手工艺品小巷,都塔尔、弹拨尔、沙塔尔、艾捷克、卡龙琴等数不清的新疆民族乐器,发出精灵般的音韵,似天籁之音,弥漫在这座有着几千年历史文明的古城小巷。
木卡姆的沉思、沙塔尔长调的叹息,诉说着古老民族亘古不变色的文化情结。
维吾尔族民间音乐活动的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音乐生活现场,有不同的乐器与演奏形式。
自娱自乐性的乐器独奏,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它遍及农民、小手工业者,以及城乡各个阶层。
农民在劳动之余,用巴拉曼吹奏些民歌曲调,或者用热瓦甫弹奏些舞曲、民歌套曲等,解除劳动的疲劳。
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用声音比较柔和的都塔尔、弹拨尔,弹奏些乐曲、舞曲,或者自弹自唱些优美的民歌。
天籁的召唤
我孤身走在喀什古老的街巷里,用心听着这曼妙的天音,震撼、惊讶之余,便产生了寻访的念头。那弹琴人是谁?那制琴的人又是谁?那各种琴弦又是怎样诞生的?
对这一个又一个诱惑,我的兴趣正浓,那《十二木卡姆》的经典韵律,引领着我一路走来。
这条令中外游客向往的地方,就是喀什手工艺品一条街。这条街坐落在喀什市中心,街道并不算宽敞,由于店铺紧密,所以显得有些拥挤。
街道两旁的手工艺品从印花土布、金银首饰、手工木器、陶器,到民族乐器,应有尽有。
我循着乐声直接走进了一家民族乐器店。此时,店里正有3个俄罗斯年轻人兴趣正浓地在挑选着乐器,从他们的表情里可以看出来,他们的惊喜程度不亚于发现了新大陆。
由于语言不通,他们讨价还价的方式很独特,他们和老板之间轮换着在一台计算器上按着自己认为可以接受的价格,反复几次后他们开始握手。
从他们的笑容中,我读懂了他们的交易。付完乐器钱,3个俄罗斯年轻人又拉着60多岁的维吾尔族老板合影。
我仔细地环视了一下店内,店铺不大,约有40多平方米,但是布置得错落有致,井井有条。
柜台和墙壁上有序地摆放着各种乐器,如木卡姆、热瓦甫、都塔尔、艾捷克、胡西塔尔、苏奈,及塔吉克族的鹰笛、哈萨克族的冬不拉、柯尔克孜族的考木孜……另外,还有像儿童玩具一样的微型乐器收藏品。
乐器世家
这家乐器店的老板叫艾力,他们家祖祖辈辈制作乐器,到他这已经第5代了,如今他的儿子是第6代传人,也继承了祖传的制琴手艺。
他店里除了28种维吾尔族乐器外,还有哈萨克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的乐器。
他家如今有4个店铺,分别在喀什、乌鲁木齐等地,店里的所有乐器都是他们自己手工制作出来的。
据艾力介绍,从前,喀什市的乐器业大都采取家族式经营方式,各种乐器的制作、手法和技巧只能传给自己的儿女或是亲属,绝对不外传。
一些古老的民族乐器,制作过程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只有那些经验丰富的匠人才能做出来。
艾力家的乐器选用的都是上等材料精工制作,音质优美,在当地很有名气。有好几个国家的乐器商人订他家的货,其中有一个巴基斯坦的乐器商人,每年都要订几百件乐器。
艾力在10岁那年就开始跟着爷爷和父亲学习乐器制作,制作乐器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胜任的,一个好的乐器匠人,首先得是优秀的琴师。
艾力自小聪慧过人,对民族音乐有着特别好的悟性,所以他不但是个出色的乐器匠人,也是个优秀的民间演奏家。
他不但会演奏多种维吾尔族民间乐曲,还可以用哈萨克族的冬不拉、塔吉克族的鹰笛演奏乐曲。
艾力说到了兴奋处,便顺手拿起了一把挂在墙上的热瓦甫为我们演奏起来,维吾尔族民间经典名曲《十二木卡姆》的音韵,像流水的律动,悄然而至。
接着,他略带沙哑的歌声像燃烧的火焰,感染着在场的人们。
虔诚的心态
这些乐器是怎么做出来的?我对此越来越好奇。艾力说,一件乐器的诞生,从选料到成品需要几十道工序。
说着,艾力邀请我到他家去,参观一下他的乐器作坊,及乐器制作过程。
当我走进艾力家的时候,他的小儿子正带着4个徒弟忙碌着。院子里摆放着热瓦甫、都塔尔、弹拨尔等乐器半成品。
艾力拿起一件即将完工的热瓦甫说:“现在弹热瓦甫的人多,我们做的也就多了。它的材料是选用上等的核桃树、桑树、桐树等制作而成。”
热瓦甫音箱为半球形,用羊皮、驴皮、马皮或者蟒蛇皮做面。
琴身、琴杆和琴头上端用兽骨镶出美丽的图案,做成以后既是一件民间乐器,又是一件具有收藏价值的工艺品。
因此,乐器的每一道工序要求都非常严格。就热瓦甫上端的装饰图案而言,工匠们就要先在纸上画好图,然后描在选好的乐器材料上,再用专业工具刻出小槽,把饰品材料一一镶嵌进去,所耗费工时之多是可想而知的。
我仔细地观察工匠们的每一个动作,像是在品味一幅立体的画卷。
工匠们把自己的手艺及制作出的乐器都看得很神圣,他们制作乐器的心态可以用虔诚来形容。这或许正是民族音乐、乐器千年不衰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