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点就是,不管是哪一种唱法,不管你是什么声部,高音也罢,低音也罢,男声女声也罢,声音在训练当中都是用的混合声。混合声也是分好几种的混合声,有的同学是属于假声多于真声的混合声,有的同学是真声多于假声的混合声,还有的同学的混合声是一半一半的混合声,那么都好听。混合声只要衔接好了以后、用好了以后,学会了用混合声以后,可以根据作品不同的需要随意做以调整。那么平时在教学的时候,我是采用的启发式、感觉式、还有示范式的方式讲课,因为声乐她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这么一个乐器,只能凭着你的感觉,有的时候有的学生你跟他讲一些东西的时候他理解可能快一些,有的学生领悟可能要慢一些,那么你跟他讲课他感觉不到的时候,你可以做示范,当你能够在他面前给他做示范时,这样对学生的理解、领悟会更好,他很快就能够掌握。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还采用了一些提法,比如像“支点”的提法、“ u ”通道的提法,包括一些反向的提法,辩证关系的提法,因为唱歌本身就是辩证的,它不是一个同向进行的东西。反向提法在我的教学当中提的也很多,歌唱本身是辩证的,它不能同向进行。当你要获得高位置的时候,你就要想到“我的气息完全要落到下面”,你打开以后你的气息叹的越深,它反射上的头腔共鸣就会越好。相反如果你要想获得高位置,唱到了高音,要想获得头声,你这时候只想着头声,只想着上面,很容易喉咙紧了,气高了,反而得不到头声,喉咙的压力反而会很大。当你想唱的非常强的时候,这时你必须要想到往回唱,往回唱让共鸣腔产生震动,这个声音自己听着并不是很响,但是它通过共鸣打出去的声音会很有震撼力、唱高音的时候要想着往下叹,唱到很低音的时候,要想着挂着点位置。所以唱歌的人要具有辩证关系的思维,唱歌它就是一种平衡,你把整个的上下、前后,把这些关系平衡好了,你就会唱的很舒服。那么声音的“支点”在我的课堂上提到的也很多,支点也就是声音的着力点,这个支点不是固定的,每一个同学他可能支点的位置是不一样的,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问题来定这个支点。可能我这一阶段要解决这个问题,我给他支点定在这儿,下个阶段我认为他这个问题解决了,调整他更漂亮的色彩的时候,可能支点又挪地儿了,这不是固定的,这都是一种感觉似的提法,另外就是“u”通道。u通道就是共鸣腔,真正我们歌唱哪有什么通道啊,这又是一种感觉、一种启发、u通道就是把你的头腔、鼻咽腔、口腔、中咽腔、胸腔,整个这几个腔体全部打开,打开了以后你的气息能够叹到最底下去的时候,气息能够放下去了,那么就是说这整体是一个歌唱的通道,就接通了。所以u通道就是共鸣腔打开,利用共鸣去产生你歌唱的威力,而不是靠嗓子。所以我经常跟学生讲:歌唱要唱利息,不要唱本钱,你投进去本钱,不用本钱也不可能、它也没法唱,但是投进去本钱以后,靠着科学方法、靠着共鸣腔、靠着合理的气息去把它唱好。另外就是学习声乐的学生,可能在初级阶段,在加强他科学性训练的时候有一些大的作品、或者高难度的作品不适宜给他演唱,我认为如果在初级阶段演唱过于大的作品,可能会给他心理上,精神上带来压力,那么同时在他的能力没有达到的情况下,会作出一些问题,将来再改起来就比较困难。所以在我的教学当中,我的学生刚人学来,我都会给他一些偏小偏中的一些作品去演唱,如果把方法、气息、声音全调整好以后,很快就可以唱大作品。我还建议,当你在学方法的时候,你的高音还没有完全解决好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一些女中音的作品,偏中声区的一些作品,这样对你整个声音共鸣腔的运用,喉咙的打开、歌唱的松弛感,都会有帮助。学习唱歌是有阶段性的,在每一个阶段选择好适合他这个阶段的作品这也是至关重要的,否则的话,如果选择了不适合他的作品,或者过于超出他能力的作品,拔苗助长,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学习都要有一个过程,当你解决了这个问题的时候,到了一定的水平线上,那唱什么作品都可以,怎么唱都合理。所以选择作品在我的课堂上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包括每次比赛,歌手选择曲目,有的同学能力非常强,有的参赛歌手我看他歌唱的能力所有的素质都非常高,但是由于他没有选择好适合自己、能够发挥自己所长的作品,失利了。所以,选择作品这一点,老师还是应该把好关,正确选择作品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