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业界博览 > 让世界聆听到湘西山寨“咚咚奎”的声音(二)

让世界聆听到湘西山寨“咚咚奎”的声音(二)

分享到 |
日期:2010-3-24  来源:中音在线  编辑:李老师  浏览次数:

导语:     “以前从未听过这样的声音,清新空灵,伴着带有泥土气息的舞蹈,就像少女站在山的对面朝山这边的青年歌唱心声,而我俨然成了这边的少年。”正在观看演出的郭女士兴奋异常。   3月17日晚,“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潇湘风情’·湖南专场”(以下称演出)在北京天桥剧院上演,整个演出向观众揭开了湘西民族艺术的神秘面纱。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块神秘而美丽的土地。这里有沈从文笔下的凤凰古城,在这里生活着古老的土家族、苗族等民族。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风俗习惯,还有极其丰富的文化艺术,如咚咚奎、苗歌、苗鼓、芦笙舞等。十几年前,他们的艺术还藏在湘西山寨闭塞的门窗之中,现在却已经走出山寨,走遍全国,走向了世界。   田隆信和“咚咚奎”   身着黑衣,头包黑布,肃穆的表情刻在脸上,刚毅的品质藏在眼神中——这个人叫田隆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演出中,田隆信表演的《咚咚奎》赢得阵阵掌声。   咚咚奎,一种土家族流传非常广泛的



芦笙乐中的舞步

  湘西多竹。

  因而,用竹子制作的乐器也各式各样,除了田隆信手中的咚咚奎,还有人们都知道的芦笙。侗族人民不仅喜欢吹奏芦笙,而且喜欢随着芦笙音乐欢快地起舞。

  演出中,芦笙舞也同样为观众所喜爱。芦笙舞的表演者杨建怀给我们讲解了芦笙舞的由来。芦笙舞源于祖先的上山劳作。古人劳作之余,伐竹钻孔而吹,时间久了便形成自己的韵律。后由民间艺人整理成曲子。有人唱曲,便有人应和而舞,芦笙舞诞生了。芦笙舞热烈欢快,已成为侗族人农闲期间和喜庆佳节时必跳的舞蹈。

  杨建怀说:“我们吹的芦笙一般都是自己制作的,小竹管的一头用刀削成斜状面,在斜面上劈开一裂缝,剪一片芦叶作舌片,插进裂缝作簧,十几根大小不同的竹管编扎一排,就成了芦笙。”

  其实,侗族人吹奏的芦笙有大有小,最大的重量可达60多斤,这么重的家伙,只有体力非常棒的男人才能演奏。而大大小小的芦笙“聚”在一起,也会让人恍惚觉得看到了一支既乡土又古朴的乐团。这样的场面,在侗族人的“芦笙踩堂”活动中,就能够看到。

  这样的活动,往往和爱情有关。因为“芦笙踩堂”其实也是青年男女交际的一次重要机会。两个村寨举行活动时,客队穿过深山、渡过小河来到主寨。这时,客队吹《报信曲》和《摘菜曲》。主队闻知,立即集中芦笙队到村寨路口迎候,并吹奏《迎客曲》,以示欢迎。之后,客队吹起《进寨曲》。主客队集中鼓坪后,踩堂开始,先吹一阵《过门曲》,芦笙手和姑娘们围成两个大圆圈,男青年里圈,女青年在外圈。他们绕着鼓坪吹呀,转呀,几百只芦笙组成一个庞大的乐团,几百个人形成一个壮观的团体操场面。踩堂结束后,客队吹奏《告别曲》,主队吹奏《送别曲》,在村寨口道别,互致谢意。

  和这个时代同行

  湘西少数民族的艺术犹如一块玉石,被埋在深山中,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春风才终于吹散了尘封住美玉的尘土。

  随着时代的发展,湘西少数民族的艺术越来越为世界所知;而它的传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这些艺术不仅和他们的生活捆绑在一起,也联系着这块土地、这个民族的未来。

  田隆信,当年一个土生土长的放牛娃,却有一种力量推动着他把咚咚奎吹出了深山,吹向了世界。

  田隆信说,他走乡串寨,跟很多民间艺人讨论,收集着他所采集到的每一个曲牌,一笔一笔地把土家族民间器乐的形态和民间艺人的表演描绘出来。他走访了数百个土家族民间艺人,共收集了土家族溜子曲牌230多个;咚咚奎曲牌、摆手歌、哭嫁歌、梯玛歌、花灯、民间小调、地方曲艺等土家族民间音乐资料120多万字;收集整理各种地方戏曲、唱腔、曲牌和表演艺术资料260多万字,为抢救、整理、研究和传承土家族艺术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在此基础上,田隆信同他人合作完成了《湘西州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曲艺志:龙山县资料本》、《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南卷龙山县资料本》三本书。在他的手里,土家族的民族艺术渐渐有了一个清晰的面貌。

  除了传承人们在为了留下民族的文化遗产而努力,还有很多热心的艺术家也加入了进来,为这些乡土古朴的艺术能够流传下去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演出中,湘西凤凰苗寨歌手龙仙娥唱了一首《苗山高又高》。这是一首纯苗族风味的民歌,龙仙娥的声音高亢而又婉转清丽,而她用苗语进行歌唱,更使歌声饱含原汁原味的苗族特色。

  正是这个苗寨女子,曾经激发了音乐家谭盾创作多媒体协奏曲《地图——寻回消失中的根籁》的灵感。2004年11月,《地图》在美国演出,龙仙娥用高亢婉转的歌声征服了观众,完成了她“将苗歌唱给世界人民”的心愿。不仅如此,在谭盾的这部作品中,苗族音乐更是举足轻重。

  龙仙娥说:“我很幸运,碰到了谭盾,是他带我出来,把苗族的民族艺术带出来,带到国际舞台上。”

  而谭盾的说法则更加耐人寻味,谭盾说:“听她的声音,感觉像几千年前的一位老者在对你吟唱。”

      来源:神州乐器网

 

上一页 1 2

相关内容

  • 上海乐展:艺术钢琴夺人眼球2014-10-9
  • 上交音乐厅昵称:“馄饨皮” 2014-9-9
  •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营销路径2014-9-5
  • 乐器企业:上市有甜头 入市需三思2014-8-8
  • 曹西岐老人琴上忙活50多年钢琴调律手艺传给两代人2014-7-16
  • “艺术哈尔滨”:华夏艺术殿堂的一朵奇葩2014-6-9

更多>>推荐课程

音乐理论基础

主  讲:楼天宇

立即试听

和声学教程(上册-01至

主  讲:陈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殷承宗:中国钢琴艺术需扎根传统文化
  • 中国音协2014年寒假北京考区考级报名简章
  • 河南各地7月音协考级成绩查询入口汇总
  • 长江杯第三届钢琴展演北京选手音乐会实况
  • 2013年高考音乐特长生招生专题
  • 黄河--北京交响乐团新春音乐会

热门标签

教材教辅

全国音乐等级考试音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104页

isbn:978-7-103-03398-2

购买价:83元

  • 视唱练耳与声乐、器乐卷(第三
  • 康建东交响作品音乐会DVD/CD合

乐器

阮

  阮,阮咸的简称,旧称“汉琵琶”,还有一意即长颈琵琶,形似今之月琴,与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

扁鼓

  扁鼓,是蒙古、藏、朝鲜、满、纳西、彝、苗、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蒙古语称恒格勒格。藏语...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