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日报记者张寒冰
观众可能从没见过这样一幕作为演出的序幕———尤里的翻译略带焦虑地走到观众席的第一排,小心地叮咛大家:请关闭手机,不要使用照相机和摄像机,不要抖腿,不要打拍子。她甚至叮嘱了一遍第二排的观众。
开场前,主持人在台上又重复了一遍上述要求。事后记者问翻译,尤里以前的演出也有这些“规矩”吗?她笑笑说:“这次算‘轻’的,以前因为前排观众不停抖腿,他中途‘撂了挑子’。”
事实上,记者觉得,抖不抖腿对尤里来说根本不重要,因为整场演出中,他的目光从来没离开过地面的某一个点,仿佛那里放着一块钱什么的。
在整场演出中,他看起来就像一个自闭的人。其实,那是因为他曾说,“对于我来说,最难的就是那些不用心来听的听众”,他努力不受这些的影响,把自己关进巴扬手风琴的世界里。
尤里·希什金出生在俄罗斯,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学习巴扬手风琴。15岁进入罗斯托夫艺术学校学习,师从谢苗诺夫教授。他少年成名,显然与老师的积极影响分不开。在昨晚的演奏会上,他仅有的两次“跳线”,是演奏完谢苗诺夫的两支曲子《儿童组曲2》和《奏鸣曲第1号》后,起身向老师敬了个前额礼。
巴扬手风琴要求技术非常高,但尤里看上去完全不为技术担心。应该说,他在用心来判断自己该如何演奏,脑子不过是一个校对者。从巴扬组曲到《船歌》、《游行的贵族》、《沙皇鲍里斯》一路下来,尤里昨晚选奏的曲目全部是俄罗斯作曲家的曲子。这也是他特意为哈夏音乐会准备的一份礼物。尽管尤里在演出前要求多多,不过精彩的演奏还是让观众大喊“Blavo”,并一再要求“安可”。最终,他返场一曲,惹得5位观众一起上台献花。尤里捧住花后,显得十分开心,即便被挡住看不见路,仍不肯撒手。
当演出结束时,谢苗诺夫兴奋地跑上台,拥抱了自己的学生。
小蝌蚪音乐学习网对整场音乐会进行了录像,随后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