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三宝》大热之后,又迅速迎来质疑,它是否抄袭了法国电影《蝴蝶》中的插曲?王翔后来得知:这件事情的肇始,是有人恶意炒作。其实,布仁巴雅尔的创作是1994年,而电影《蝴蝶》是2000年以后拍的,唱法和旋律也完全不一样。让王翔疑虑的是:“如果说传播消息的人别有用心,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群起响应?他们是对本民族的东西不自信。”
对音乐的原始审美
做音乐与唱片多年,王翔养成了一个让自己都啼笑皆非的职业习惯:听到一个声音,会下意识地进行推测:它能卖多少?遇到一些歌手、音乐家,不管他是谁,名声多大,王翔首先会考虑的是,他有多大市场?消费者会不会去买他的唱片?“这是我们的一个职业病,挺讨厌的。”
多年的职业生涯,训练出王翔对音乐和艺术家最直观的、职业的判断。在他眼中,从事商业的人,会有很大的包容性,而从事艺术的人,则因为过度自信和强烈的个性,而显得排他。“他们很自我,又有极强的感染力,很容易把你侃蒙,在一段时间里,你恨不得为他肝脑涂地。但冷静下来你会发现,这可能是个陷阱,你可能会going down(上当)。”有过若干次经验教训之后,王翔有了“免疫力”,也学会了拒绝,“我们要主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项目,要理智客观地去考虑商业问题。”“有些很优秀的作曲家,怎么忽悠都没用,我知道他的作品能卖几张,我也反过来给他们一些商业知识,让他们变得更加客观一些。”
王翔并不干涉自己的孩子听流行音乐。儿子听的音乐会经常触动他,有时候他随便扔给他一张唱片说,爸,你得听这个。插上耳机,他听到了另外一个精彩世界。所以,王翔并不认为只有古典音乐才能成为经典。“我们所说的古典音乐,是从巴赫到贝多芬,再到肖斯塔科维奇,他们是西方的经典音乐,有完整的体系。但古典和经典在英语中是同一个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被历练、沉淀下来,是有恒久价值的东西,所以说,今天的流行,未必不是明天的经典。”同样在喧嚣的网络时代,王翔也并不担心古典音乐没有知音。他去欧洲一些城市听音乐会时,发现周围都是头发花白的人,他们安静从容,有一种淡定的力量。
让人吃惊的是,作为内地古典音乐界响当当的人物,王翔其实并不识谱,不会编曲,甚至不会唱歌。他把自己对音乐的鉴赏和判断归之为一种“原始的审美”,“我就是在凭一种直觉,判断这个能不能做,怎么做。”一些编曲者努力要把每一声轨都塞满,王翔却认为音乐和绘画一样要留白,他要求音乐也要走极简主义的路线。
来源:新周刊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