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曾为高胡做出贡献的甘尚时来说,如今却面临广东音乐生存的问题,这不能不令他担忧,因此他经常邀请基层文化工作者在一起交流琴艺,希望推广广东民乐的发展。
曲苑杂谈
起舞弄清影,民乐为胜景
时下广州中小学生升学找好学校有一条捷径是考特长生,所谓德智体外再加一个“艺”,吹拉弹唱便成了特长生的考量标准。可是把这些名校的栏干拍遍,敲出来的声音都不会是民乐,大家招的特长生都是西洋器的演奏者,要是你的孩子怀里揣着的是琵琶、古筝、三弦、扬琴、笛子、笙、南胡、高胡,那他连门都进不了,谁让他把傢伙拿错了。
我觉得实在不该。西乐固然可以登大雅之堂,但民乐岂能逐之校园?!民族文化是教育之本,国乐为什麽不能在艺术教育中隆重其事,推而广之呢?关键是重视不够,如果把民乐提升到国乐的高度,那就身价倍增,不同凡响了。
其实,即使从功利的角度看,民乐也不是没有市场的,红透乐坛的女子十二乐坊、芳华十八的市场轰动效应就证明了民乐的大有作为。她们蹿红的原因被人认为是作秀,但作秀没什麽不妥,表演本身就是作秀,只要让看的人赏心悦目就行了。过去民乐那种雨打芭蕉随风潜入夜的温婉嫺熟低眉顺眼的表演方式,被性感的红衣女郎们大江东去豪放不羁的作派所代替,让音乐更为活色生香,穿越耳帘之时更是吸引眼球。何乐而不为?
以高胡演奏为例吧,这种乐器是用两腿夹着琴筒进行演奏的,长腿美女往那里一坐,亭亭玉立何等妖娆,若是MM抱着高胡摇曳起舞,更是一方胜景。其实,高胡是一个好东东,是成为“广东音乐”中的灵魂乐器。它音色清脆高亢,犹如女高音。加上低音区圆润的特色,使它适宜演奏抒情、活泼和华丽的旋律。因此,它在乐队中经常以华彩的方式给乐曲的主旋律做伴奏,并且能把主旋律按照情感的需要加以装饰。在乐队中佔有非常突出的地位。
可惜,玩这种乐器的人并不多。而以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它的演奏更能引人注目。记得有一次,在天河城附近的隧道里我们碰到一个拉高胡的老人在那里卖艺,好乐的朋友驻足聆听,显然受感动了,除了掏钱表示欣赏外,还接过高胡拉了一段,她说小时候在家里学过,现在听起来有浓浓的乡音乡情。这时候,她看起来特可爱。 □邓毅富
主角
成长之路
甘尚时,1931年10月出生,广东信宜县人,星海音乐学院教授,是我国着名的高胡演奏家、教育家和作曲家,有“高胡胜手”之称。
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为中国唱片公司和国际三大唱片公司之一的“BMG”等灌录磁带唱片。着有《甘尚时高胡演奏曲选》、《广东音乐荟萃——甘尚时高胡演奏名曲》等,创作的《花市漫步》、《珠江月》、《轻舟荡月》、《湖光春晓》已是广东音乐名曲,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悟性卓然,自学成才
甘尚时对音乐有种天性的感悟力。在幼稚园的时候,老师哼唱的催眠曲和父亲随手拉奏的椰胡声点燃了他对音乐的感情,以后每每在街市、商场听到民间小调,便驻足直至曲终。稍长之后,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让他领略到音乐的强大震撼力,马思聪的《思乡曲》又让他感悟到了小提琴的魅力……中学时期,偶然听到一位生物老师拉奏小提琴,他便有了学习小提琴的冲动,并从这位元老师处得到音乐生涯中的启蒙。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