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河北省首家民间陶埙文化研究机构保定陶埙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中国著名民间陶埙制作、传授、演奏艺术家,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陶埙文化代表性继承人于连军被选为会长。
据介绍,于连军儿时酷爱文艺,十三岁崭露超凡的文艺天赋,十六岁拜师正规接受声乐训练,游学于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高等院校。2000年退出独唱舞台,醉心于陶埙的演奏与制作。2004年成功烧制出十孔埙。2005年创设保定市陶埙文化艺术承习会,从事教学传播活动。2009年成功研制出阴阳和合埙。2010年被保定市收录为文化名人。
据于连军介绍,埙源于中国的母系部落时期,相当于传说中的伏義女娲时代,最初作为法器而存在,后由于其古远淳厚、和谐虚涵的声音而被引入宫廷乐队。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宫廷中,埙一直在使用,且古人将其音形容为“立秋之音”,意即埙乐可清志修心、安神养性、化解矛盾,令人趋于理智、归于平和。清末后,埙一度失传近百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埙被发掘于西安的半坡遗址。一九八四年,演奏大师杜次文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演奏了埙曲《楚歌》,首次让埙乐登上了世界舞台。
于连军表示,保定陶埙文化研究会旨在对埙的制作、演奏及其文化内涵进行挖掘、研究和推广,以使陶埙这一古老乐器重放异彩。
保定市文化局、民政局有关官员及来自省内外的陶埙文化爱好者参加了成立大会。
中新河北网保定 (高欣华 崔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