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主办,杭州红星剧院、杭州品质文化机构、太音琴社承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西湖琴会”,自2011年5月14日始,至11月28日收官,一场古琴盛宴,让人们得见,古琴之美,不止于声,且美于形。
聆听,来自远古的声音
龚一、曾成伟、赵家珍、杨青、李凤云、李祥霆、陈雷激、丁承运八位名家,每月在红星剧院上演一场专场音乐会。音乐会上,各位名家都携各自的珍藏之琴,用不同的风格演奏古琴名曲。在鉴赏音乐的同时,观众还有幸听到了名家各自对于琴艺的独到见解。
而这一风雅的盛会在11月24日到27日到达了顶峰。在这一古琴峰会上,仅有音乐会、斫琴展,还有荃桡号上的大型雅集和学术峰会,成为当今古琴界的一大盛事。
汇聚浙派、广陵、金陵、泛川、诸城、梅庵等多个琴派爱好者的《古琴雅集系列》,更是将舞台由剧院转移到了户外,在茶馆里、在书院内,品着西湖茶茗的同时,与更多的爱好者一起切磋交流琴艺,彻底打破“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的惆怅。
从五月至十一月,从八大名家个人古琴专场到名家齐聚杭州同台献艺的古琴名家音乐会,杭城受众数以万计。这一次古琴盛会,对于传播古琴文化、弘扬传统艺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杭州,是古琴艺术的温床
古琴之于杭州,便如青灯之于伽蓝。杭州有容乃大的艺术情怀是古琴艺术的温床。
说来,杭州与古琴的渊源很深。自古,杭州古琴名家辈出。早在南宋时期,临安就诞生了我国历史上最早、最有影响力的古琴流派:浙派古琴。到明嘉靖后,浙派古琴又达到了一个新高潮,琴界均以浙派为尊,琴人莫不以习浙派古琴感到自豪。
“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城市文化内涵融汇在每个杭州人血脉中难分难舍。因此,“中国国际西湖琴会”的举办,无疑是贯彻杭州人文精神的最佳典范。西湖深秋之美和着幽幽琴声,沁入西湖水,化成西湖雨,浇灌着杭州文化名城的每一寸土壤,这悠长的古韵,谱成了一曲动人的旋律回响在西湖畔的柳岸芳草间,让人回味良久。
杭州红星剧院搭建的古琴艺术交流平台,让各大名家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到研讨和交流中来,加之古琴文化学术论坛的举办,让古琴的“教与学”、“研究与探讨”成为古琴业内意义深远的文化活动。这一次古琴盛会,对于传播古琴文化、弘扬传统艺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曲高,和者不寡
这场风雅的盛会让这远古的琴声走到更多杭州人的身边。
不少听众听完一场琴,说,第一次听到琴声便觉心旷神怡,宛如看到云山雾海,游于翠竹清泉下。他们留下了联系方式,留言:以后如果还有这样的古琴活动,一定要告知。
值得一说的是,中国国际西湖琴会的举办,不仅直面杭州听众,更重要的是,面向了江、浙、沪乃至全国古琴爱好者。不少前来参加古琴峰会的听众,都是不辞路途辛苦,从全国各地赶来杭州,只为一睹名家风采和有着厚重历史积淀的古琴。说来,这次的“西湖琴会”,大师们带来的古琴,有好几把都是从唐代、宋代传下来的。李祥霆所弹奏的古琴名为“九霄环佩”,从唐朝流传至今,已有1250多年的历史;龚一的两张琴,一张是著名花鸟画家张正吟传给他的“正吟琴”,据说是李清照的遗物;另一张春雷琴,也是宋代的古物。一个背景是,古琴现已成为拍场新宠,在今年的一场春季拍卖会上,王世襄旧藏唐“大圣遗音”伏羲式琴以1.15亿元人民币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