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在线 >> 人物动态 >> 苏孝林:兰州演艺军团的“大将军”

苏孝林:兰州演艺军团的“大将军”
录入时间:2011/12/26 9:55: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考级]    

  1984年,苏孝林荣获首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第十四名,1986年又荣获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优秀演员奖,并连续三届荣获甘肃赛区美声唱法一等奖。一直到1998年,在第一次举办的兰州新年音乐会上,他与歌唱家刘维维合作,共同放歌了一曲《我的太阳》。

  如今的苏孝林,已从一个普通的从艺者转身为艺术院团的管理者。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并且精于对演艺事业和艺术理论刻苦钻研的他,将“精品是演出来的”、“艺术需要经营”的管理理念付诸实践,屡获成功。1993年荣获共青团中央授予的“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光荣称号,被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青年联合会评为“甘肃省首届十大杰出青年”,1995年被中共兰州市委、兰州市人民政府评为“先进个人”,2002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肃省文化艺术人才金飞天奖”,2003年被甘肃省人事厅授予“省级优秀专家”,2004年被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评为“甘肃省优秀专家”、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第四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5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2006年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经营管理人才,又被文化部评为优秀专家,2009年荣获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投身于艺术院团管理并且渐入佳境的苏孝林现在自然是很少再登台了,但不舍自己珍爱的艺术的苏孝林坦言:“我的本行还是唱歌。”

  临危受命,风雨兼程“掌门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苏孝林所在的兰州市歌舞团面临空前危机,团长像走马灯一样换了一个又一个,但还是根本不能挽回颓势。1989年,苏孝林临危受命,接任兰州歌舞团(现兰州歌舞剧院)领导职务,当上了这个艺术院团的“掌门人”。但是,由于之前管理混乱、人心涣散、训练松垮,致使工资发不全,排戏没有钱,演出没人看。苏孝林上任之后,先从改革入手,团结全院,沿着“出戏、出人才”的思路,一手抓训练,一手抓创作。首先,他四处筹措经费,并先后两次带领全体舞蹈演员及学员在北京驻扎学习,每次长达半年之久,极大地开阔了演员的艺术视野,提高了队伍的艺术水平。同时组织创作人员深入生活,进入创作状态。在“走出去”的同时,还坚持“请进来”。为了使演员受到最好的艺术教育,他每年数次邀请北京舞蹈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的老师来团授课。短短几年便使这个团摆脱了人才断档、濒临绝境的危险,重新焕发了青春。

  1988年,兰州歌舞团进行优化重组,更名为兰州歌舞剧院,内设舞蹈团、交响乐团、创研室、舞台美术工作部、艺术培训中心5个部门,逐渐成为配置合理并深受观众喜爱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002年8月,响应市文化局“文化资源重组”的号召,在苏孝林积极组织和领导下,对兰州歌舞剧院、兰州市轻音乐团、兰州市金城娱乐城3个单位进行了整合,重组为新的兰州歌舞剧院。重组后的兰州歌舞剧院,队伍壮大,实力雄厚,部门充实,艺术门类齐全,经营链条完善。2005年12月,兰州歌舞剧院、兰州市秦剧团、兰州市豫剧团及兰州剧院4个单位再度进行资源整合,成立了兰州大剧院。该剧院集合了兰州市属全部的专业演艺单位和专业演出场馆,具备了一个大型演艺集团的架构。苏孝林担任了这个集团的领头人。“我们没有退路,只有紧紧抓住这个机会,通过深化内部体制改革,苦练内功,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才是唯的一选择!”苏孝林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