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
不断超越自己,音乐比生活更可爱
如今的周月轩早已步入花甲之年,然而,退休在家的他却没有在音乐的道路上停下忙碌的脚步——
2009年3月,在云和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组织下,“银星乐团”成立了——一个由13位老人、数十种乐器组成的民间民俗乐团,周月轩既是乐团的副团长:调音、通知、彩排,大小活儿都要包揽;又是乐团里的词作家,乐团演出的大多原创歌曲都由他作词;他还是乐团的指挥家,合唱节目总是少不了他的身影。
在周月轩的带动下,妻子也成了乐团演出的“主力人员”:妻子上台跳舞的时候,他就在台下演奏扬琴;妻子在演奏扬琴的时候,他就去调音、指挥或者干剧团里的其它活儿。反正,他哪儿都能帮上忙、插上手,他还是当初那个能独当一面的“全能者”。
对于作词,他颇有心得,对于什么是好曲子,他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每次写好一首词,我都会先拿给妻子唱、请邻居大妈来听,她要是唱得顺口,邻居也听着好听,那么这一定是好歌!”听完他的心得,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诗的风格——老妪能解、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正因如此,周月轩才创造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歌颂云和的《木制玩具城之歌》、《仙宫湖的山水多秀美》、歌颂景宁的《畲山耕乐》、《请喝一杯惠明茶》,还有赞美丽水的《浙西南山区好风光》、《瓯江,心中的江》、《请到我们山乡来》……
在他家附近,坐落着不少单位,有人说,上班的时候,坐在自己的办公室,只要听到他的琴声,就仿佛置身于音乐会的现场。每每听到这一褒奖,他总是挥摆起他那只并不灵活的“右手”,示意对方抬举了自己。
现在,在周月轩的大儿子家,有一架老式钢琴,那是1988年买的。当时正值几个兄长和他商讨分家产的事宜,他做出了一个让大家吃惊不已的决定:什么家产都不要,只要一架钢琴。其实,他的这架钢琴,并不是为自己买的,而是为了圆梦:他希望,自己的梦想,能由自己的两个儿子来完成。
他的苦心没有白费。今年32岁的小儿子周海静已经是杭州一位钢琴水平十级的钢琴老师。
“回家过年,什么都别买,只要给我弹弹曲儿,比什么都好。”这句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2008年春节,追随儿子一同回来的,还有一架黑色钢琴。在他并不富裕的家境里,生活的压力把一丝愁云慢慢地刻在了他的额头上,只有几样简单的乐器衬托了他细腻开朗的心思,而这架钢琴的到来,让他那颗恬静淡定的心泛起了涟漪。
当小儿子轻轻地弹奏起理查德·克莱德曼的名曲《献给爱丽丝》时,生活带给他的那一丝愁云慢慢舒展开来,然后随着那轻扬的乐声一点点淡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