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船工号子》
通过演唱这首《船工号子》,我更进一步认识到,演唱一首歌曲一定要理解和把握其中的那个人物。在演唱这首歌曲时,我努力和电影《旋涡里的歌》中的主人公江力生贴近。他的挫折和磨难也使我想到自己的一些坎坷,我忽然觉得,我就是影片所表现的这个船工出身的歌唱家,而这首歌也仿佛是写给我的,是我的人生写照。我一遍遍地唱,每唱一遍,就像是和命运搏斗了一番。我彻底地融化在歌曲的意境之中,我仿佛不再是舞台上的歌唱家,而完完全全是一个船工,生活在最底层,处在生与死的交叉路口,也许在激流中船毁人亡,也许顺利越过险滩幸免于难,日日夜夜站在风口浪尖,在激流险滩中谱写人生。通过演唱、录制这首歌曲,我仿佛感悟到了人生的生与死、血与泪、勇敢与懦弱、挫折与顺利、痛苦与幸福、伟大与平凡……《船工号子》可以说是一首“大歌”,应“小唱”。这就是“大歌小唱”的理念。所谓“小唱”,就是首先从心理上战胜它、藐视它,然后用一种轻松的心态去对待它,再将分割开的每一段、每一句连接起来。这样就不显得难、紧。尽管这首歌曲难度大、技巧性强,堪称民族声乐男高音的试金石,但一定要“小”唱,切忌唱得太满,要留有余地。只有这样,这首歌曲才能体现出它的“大”。这似乎就是辩证法。此外,无论唱什么歌曲,都要往“像”里唱,“卖什么吆喝什么”。唱船工,就要像船工。但“像不像,三分样;齐不齐,一把泥”。在舞台上,如果能真正做到“三分样”,那就不容易了。在舞台上,一个歌手要敢做、敢当、敢为,要“台上像老虎,台下像绵羊”,不能反了。如果“台下像老虎,台上像绵羊”,那就唱不好歌曲了。
4.《红星照我去战斗》
通过演唱这首《红星照我去战斗》,我明白一个道理:一个歌者要融化到歌曲里去,应尽量拉近你和歌曲的距离,尤其是要拉近你和歌曲所表现的人物之间的距离,还应努力地找到一种“第一人称”的感觉。演唱《红星照我去战斗》这首歌曲,就要把自己当做影片中的潘冬子,在这个“我”字上做文章。但这个“我”不是歌手,而是剧中的那个十一二岁的娃子。应调动一切手段、想尽一切办法去表达心中的情感,而不是表现自己。这也就是,要用歌声去塑造人物,而不是用歌声表现歌手的演唱技巧。这首《红星照我去战斗》是我30多年来在舞台上唱得最多的歌曲之一。每次演唱,我还要邀请一位现场的观众和我一起唱。这首歌曲使我交了许多朋友,收获了友谊。“小小竹排”也成了我的别名。
来源:中国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