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真假声混合练习
除了以上所说的气息问题,建立良好的统一的声区,真假声的混合也是非常重要的。真假声的混合也就是胸声区和头声区的结合。做到这一点,音域才能扩大。高低音才能统一。而声区的结合,又必须建立在气音结合的基础上,没有气音结合,就没有声区的结合,声区的统一。作为一个专业歌者,应该具备较完整的音域,至少要接近两个八度,我们有许多歌唱家,实际音域都已超过两个八度。现在我们有的歌者音域较窄,运用不够自如,有的只运用了一个声区,基本纯用真声。唱高音时,声音就喊了。这种方法是不够科学的,因为它限制了歌者的发展。正确的方法是下面用胸声,上面用头声,在胸声和头声衔接的地方,形成混声,也就是中间声区。这样唱就能扩大音域,并使高低音天衣无缝的结合起来。这一点,更应借鉴西洋声乐理论来探讨。现在的民族唱法的声区衔接也多与西洋唱法的声区衔接方法相结合。当代许多民声类艺术歌曲更贴近西洋唱法的声区衔接。例如,在《梅花引》中,最后高潮部分,大多数歌者都是打开了唱,用真假声的混合来处理高音,使其更加有韵味。
2.3全面合理的建立中低高三个声区的和谐统一
导致声区不统一现象的原因,有的是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就是说,歌唱者在技术尚不成熟时,可能导致声区不统一;有的则是因为概念上的错误造成的。经过多年的声乐学习,在实践中得到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总结如下,以帮助各声区的声音的统一。
低声区的训练。在声乐演唱中比较普通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即大都重视中声区,尤其是唱好高声区,而往往忽视低声区的练习,其实唱好低音在歌唱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否则你的歌唱在技术上是不全面不完善的。那么,如何才能唱好低音呢?低音应避免空、宽、浓、闷的低音。低声区的演唱要圆润,要有胸腔共鸣,但也要有高位置,高音演唱时声音在面罩里很响、很亮,唱低音时也要有这种效果,但要柔和多了。低音区的胸腔共鸣是喉咙完全打开的必然结果。
中声区的练习。中声区和低声区一样,都是歌唱的基础,也是人最自如,并且富于色彩的中声区。中声区的练习似乎是最简单的,但我们千万不要被这种错误的思想所诱导,中声区虽然很接近于人的自然音色,但它是歌唱的基础,只有基础打的牢固,才能更好的向上发展。有些初学者,一开始就高、中、低声区全音域练习,一般说来,这样的做法是不好的,就好比那些走路都走不好的人,就强行让他跑肯定会摔跤的。练好中声区要有认真、耐心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可能有丝毫好高骛远的想法,这往往是初学者不易做到的。扎扎实实练好中声区,才有可能使歌唱初学者按照正确的方法扩展音域,否则将给以后的学习带来许多困难。
高声区的练习。每个人在学习歌唱时,唱到高声区都会遇到困难,即使有些人的发声器官先天具备优越条件,唱歌十分方便,也得通过学习,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与技能,才能唱得完美。在如何唱好高音问题上归纳以下几方面:
首先,唱高音之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头脑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声音形象,二是在唱高音前,发声器官的各部位,如横膈膜的支持、喉结的位置等,都要做好积极歌唱的准备。
其次,腰腹力量的作用与音高正好是相反的。贝基先生曾说过:“唱高音别用外在的力量硬往上冲,而是用内在的力量,一是喉结两侧的肌肉将喉结保持;二是横膈膜有力地控制呼吸;三是头别往后伸,也别仰头,而应略低头。”如果在唱高音时喉结不加以稳定保持,喉结很有可能被气息推上去,喉结上移,会对声音有很大影响,因此喉位很重要。唱高音时一方面声音位置往上,达到面罩共鸣焦点,另一方面人体应有往下坐的感觉,感到一种力量向下往胸腔,一直到横膈膜上。关于唱高音时的感觉,除以上这些外,还有其它说法,如唱高音时要像鼻子往里吸气;唱高音时好像有东西掉下去一样;唱高音时感觉声音是往里吞,而不是往外吐,甚至感觉像吞到胃里一样等等。
再次,高音最需要面罩共鸣。我们可以用哼鸣和鼻音去寻找面罩共鸣,用打哈欠的感觉也是正确的,另外唱高音时,嘴不宜张的过大,会导致声音散、位置低。另一个问题就是好多人都喜欢声音洪亮的高音,这样虽好,但在技术不成熟时,不易把声音唱的过响,这是很不好的,应该用八分的劲演唱,自己感觉到声音小了,避免喊叫的成分。
最后,一定要有足够的自信心。唱高音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事,但如果对它缺乏信心,那么,将永远不能成功。有的人每唱到高音时就特别紧张,担心自己唱不上去或唱破;有的人甚至连胸部和双肩都僵了,这完全是精神上的问题,而不是技术上的问题,如果你真的很紧张,可以在演唱中不要过多的考虑要唱高音了,只要考虑激情,要冲破不自信的牢笼,这样会唱出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就是常说的“以情带声”的道理。相信,大家一定看过我国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的演出,都说其意境好,我认为,正是其良好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有时弥补了其歌唱的不足,甚至带动其歌唱。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