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阮和大阮已成为京剧乐队中的常规伴奏乐器。阮的声音柔美、丰厚、音域宽广。在京剧乐队中与四大件结合的很好,既能完整的演奏旋律,又能支持旋律重音。中阮属中音乐器,大阮属低音乐器,中阮和大阮填补了京剧乐队的中音和低音声部。尽管常用随腔齐奏的方法,但也加强了声音厚度和节奏烘托。
上世纪有一段时间中阮的定弦模仿小提琴,自四弦至一弦定为G、d、a、e1;大阮的定弦模仿大提琴自四弦至一弦定为C、G、d、a。这种弦与弦之间均为纯五度音程关系的定弦称为“五、五、五”定弦法。
阮演奏家在实践中发现“五、五、五”定弦法不是阮的最佳定弦法。把中阮定为G、d、g、d1;大阮定为D、A、d、a,让一弦和二弦、三弦和四弦成为相邻的二个八度关系,这种五度、四度、五度音程关系的定弦演奏指法更方便,弹和弦音更快捷。也有把中阮定成A、d、a、d1(四度、五度、四度)的,指法也很科学。现在艺术院校的阮教学多见“五、四、五”定弦和“四、五、四”定弦。这种定弦称为固定音高定弦法。
京剧乐队中的阮可以采用固定音高定弦法。但这种定弦弹奏京剧常用调bE、E调时空弦音用的少,没有开放音,阮的四根弦共振不好,阮与其他乐器的共鸣也不好,指法不顺,演奏技术要求严格。固定音高定弦适用F调、G调、A调、bB调、C调、D调等。
京剧乐队中阮的最佳定弦法是和京胡同步定弦,伴奏二黄用5 2 5 2弦;伴奏西皮用6 3 6 3 弦。若考虑弦的张力,阮的四根空弦音中至少有两根和京胡一致。和京胡同步定弦,指法就能和京胡指法近似,演奏顺便,能充分发挥器乐性能,乐器与乐器之间的共鸣也好。有时E调二黄和E调西皮相继出现,这时阮的伴奏就不分二黄、西皮了,二黄唱腔所需要的音符在西皮弦上都有。两种唱腔共用一种指法,保证1=E音就可以。随京胡的定弦法能导致演出中因转调经常拧轴调弦。
伴奏京剧的阮演奏员要学会空弦音高设计。一出戏中有D调、bE调、E调、F调、G调、A调、bB等多种调门出现时,则应该选择固定音高定弦法,靠变换指法转调,演出过程中不用调弦。一出戏中大多数唱腔均为E调,只有少数唱腔为其它调,中阮和大阮的定弦可以根据需要将空弦音名改变,改变的目的是让阮的空弦音和指法向京胡靠拢,以便统一风格,增强共鸣。比如现代京剧“沙家浜”中1=E调唱腔居多,兼有1= #G(bA)、 1=#C(bD)、1=#F 等调门。中阮可以将空弦音定成#G #C #g #c(E调的3 6 3 6 弦);大阮可以将空弦音定成#C #G #c #g(E调的6 3 6 3 弦)。1=#G调中阮用1 4 1 4弦,大阮用4 1 4 1弦;1=#C调中阮用5 1 5 1弦,大阮用1 5 1 5弦;1=#F调中阮用2 5 2 5弦,大阮用5 2 5 2弦。这种定弦比阮的固定音高定弦降低了小二度,弦的张力仍保持在最佳状态。1=E调使用的是京剧常用指法,伴奏效果好。1=#G、1=#C、1=#F等调门空弦音属唱腔常用音,和三小件配合亦好,指法方便顺溜,便于演奏。整出戏仅定弦一次,演出中不用拧轴调弦。设计空弦音高时要首先考虑一场晚会的最多用调,以最多用调为主设计空弦音高,尽量与京胡同步,兼顾转调、共鸣、弦的张力、音区、邻弦之间的音程关系等,演出中尽可能减少调弦次数,偶遇转调则使用变指法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