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兰州金轮广场成了文化艺术的殿堂。来自全省各地的民间艺人用他们的舞姿和歌声,向人们展示了甘肃省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人锅庄舞起来
在金轮广场正中央,身着民族服装的甘南州藏族群众,在音乐的伴奏下,缓缓步入“舞池”,围成一圈,把藏民族生产生活中的“打青稞”、“捻羊毛”、“酿酒”等景象,用欢快的舞姿表现出来。在他们的外圈,来自兰州市城关区、安宁区、西固区、七里河区社区的近千名舞蹈队员,和着音乐,也一起跳起了欢快的锅庄舞。藏族群众加华才让说,锅庄舞已经走出甘南草原,成了许多人喜爱的舞蹈。
“花儿”名曲漫起来
来自临夏州的“花儿”表演艺人马玉芝、何清祥等,为金城市民唱起了《菜地里的嫩韭菜》等“花儿”名曲,有的是清唱,有的是乐曲伴奏,台下叫好声一片。“花儿”又称“野曲”,是回、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用汉语方言歌唱的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形式。2009年10月,“花儿”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马头琴牧歌弹起来
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来自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的教授阿尔宾·达来,用马头琴表演了《牧乡春歌》、《万马奔腾》等曲子,将听众带入了辽阔的大草原。马头琴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演变而来,肃北县蒙古族马头琴制作工艺,是我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载歌载舞“秀”起来
玛曲县歌舞团表演弹唱了《扎西甲蕃》,省陇剧院窦凤霞表演的《枫洛池》选段,省秦剧团苏凤丽表演的秦腔清唱《锁麟囊》选段,以及兰州太平鼓、永登苦水高高跷等节目一一精彩上演,将我省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一一展现给金城市民。退休干部杨大周看着节目说:“个个都很精彩。希望能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今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施行。今天的活动,也是我省宣传《非遗法》施行的重要活动之一。除在金轮广场外,省文化厅还在省图书馆举办非遗专题讲座。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平凉、白银等市也都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
高胡 高胡又称粤胡、南胡。是本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广东音乐家吕文成将二胡习用的丝弦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