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我所工作的中国爱乐乐团已成立了十多年了,也正是伴随改革的时代需求和文化的日益发展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我想借用前年国际音乐界的一次评选,来说明这个成长和进步在世界上引起的关注和反响——在由世界著名的古典音乐杂志、英国《留声机》评出的“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乐团”中,中国爱乐乐团与柏林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等这些世界顶尖乐团一起名列该榜。
我从十年前这个乐团创建起,就同乐团的音乐家在一起工作,对这个评选结果有很深的体会和感受。乐团创建伊始,我们就确立了推动中国交响乐事业的艺术使命,确立了“国内一流、亚洲前列、世界著名”的乐团建设发展目标。
这个“国内一流、亚洲前列、世界著名”追求背后,是我们期待用文化影响社会、让世界倾听中国的思考和努力。
中国爱乐乐团从创建开始,就推出了第一个音乐季,展现出建设高水平职业交响乐团的决心、自信和实力,在此后每个年度逐一推出的音乐季中,中国爱乐在服务社会和广大爱乐者的同时,与世界最优秀的音乐家和乐团进行了十分广泛的合作,既向中国爱乐者生动展示了世界优秀音乐遗产,也向全世界的听众介绍了中国的优秀交响乐作品,努力实践用文化影响社会、让世界倾听中国。
因为这个目标,中国爱乐乐团从未满足于只是每个音乐季举行的音乐会,同时,也在推动中国交响音乐创作演出和交响音乐普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富有成效的工作。这突出表现在中国爱乐乐团委约作品的创作和演出,以及许多进大学、进工厂举行的交响音乐会中。
中国爱乐乐团委约著名作曲家杜鸣心创作了京剧交响乐《杨门女将》。由杜鸣心作曲、中国爱乐乐团与青年京剧名角邓敏和袁慧琴联袂演出的这部京剧交响音乐作品,在观众中引起了热烈反响,不少观众看后十分称赞,说京剧交响乐《杨门女将》将二者有机结合,使之更具思想情感和艺术审美的震撼力,对京剧艺术的推陈出新和交响乐创作的民族化,都是积极的推动,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我们在这个委约和演出的过程中,也特别看重弘扬民族文化、创造中国文化艺术精品、开拓中国交响乐新的发展道路的使命感这一点。
著名作曲家叶小纲也受中国爱乐乐团委约为中国爱乐乐团世界巡演创作了“中国版”《大地之歌》。马勒的《大地之歌》根据我国唐代诗人的诗歌进行创作,在世界乐坛影响深远,中国爱乐乐团进行世界巡演时,带去了中国作曲家创作、中国音乐家演奏的“中国版”《大地之歌》,令国际乐坛为之耳目一新、交口称赞,世界各国的观众从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一部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同时也从中感受到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因而更加了解甚或热爱中国。中国爱乐乐团委约的中国交响音乐作品还有叶小纲的《巍巍昆仑》和郭文景的《江山多娇》等等,除了委约,中国爱乐乐团还通过一些别的方式,始终致力于中国交响音乐的创作和演出,如著名作曲家郭文景的歌剧《夜宴》和《狂人日记》,也是由中国爱乐乐团在我国首演。
而中国爱乐乐团在创建之初,便由世界著名的德意志唱片公司录制并发行了两张激光唱片,其中一张是中国作品集。这两张唱片是该公司成立百年来首次为中国的交响乐团录制的唱片。
我在带领乐团进行世界巡演时,始终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和使命感,不仅仅是带一个中国乐团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交响音乐的风貌,同时,也是通过音乐演出让世界倾听中国不断发展进步的自信的声音。
中国爱乐乐团创建不久,即先后赴中北美洲,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法国、波兰、奥地利、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进行巡演,引起热烈反响。2005年春天,中国爱乐乐团远涉重洋,举行中国音乐史上空前规模的环球世界巡演,历时40余天,在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的22个城市的一批世界著名音乐厅,如美国纽约林肯中心、英国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德国柏林爱乐大厅等成功举行音乐会,其巡演时间之长、地域之广、演出场次之多,在中国交响音乐的历史上前所未有,在全亚洲的交响乐团中也属罕见。
中国爱乐乐团去年的一次世界巡演就确定了用西方听众十分熟悉的交响乐艺术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的基调,在演奏世界音乐大师的经典作品同时,也向西方观众生动展示了中国版《大地之歌》、《黄河》、《二泉映月》等中国交响乐作品的动人魅力,获得巨大成功。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等西方主流媒体都做了许多报道和评论。美国著名传记作家库恩称赞中国爱乐乐团时说:“从你们的音乐里我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我前面提到的在2008年5月,中国爱乐乐团应邀在梵蒂冈保罗六世大厅举行音乐会,演出莫扎特《安魂曲》和中国乐曲《茉莉花》,被国内外媒体称为音乐外交的“破冰之旅”,教皇在致辞中谈到中国爱乐乐团的演出时说:“你们的演绎帮我们了解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以及这个民族的价值和高尚所在。”教皇还向所有中国人民致意,并祝福北京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并以中文向乐团的演出致谢。
我说了这些事例和感受,是因为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也就是我在前面已经提到的如何用优秀的文化去影响社会、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同世界交流和沟通、让世界倾听中国声音这个问题。我在中国爱乐乐团工作的十余年光阴,乐团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个成绩都让我更深地感受和思考这些问题。
我说这些,除了在思考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一个国际性的方式去宣传中国的理念、中国的文化这个问题,同时我们在文化艺术事业建设发展上,也应该具有开放和宽容的胸怀,将中国优秀文化放到世界格局内,作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来看待。
我觉得,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都一直在为我们的文化发展和进步不断提供着新的文化平台和表现方式,我同我所工作的中国爱乐乐团正是深切感受到国家与社会的巨大变化和进步,感受到这种变化和进步给我们工作带来的激励和新的可能,使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希望为之努力和奋斗。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