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文代会昨天下午顺利闭幕。代表们在闭幕式结束后纷纷热议未来努力方向,并表示将以更大的热情、更新的作品为深圳未来文化建设做出贡献,同时对于如何在具体文艺创作实践中努力创新提出自己的建议。
深圳大学著名学者、评论家胡经之表示,深圳在过去的日子里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文化成就,下一步将如何引领文化潮流?包括深圳学派的建立,都需要大家加强研究,深入群众,这个任务非常艰巨,关键是要发挥全体文艺家的积极性和热情。
曾获“中国十佳制片人”称号的郑凯南表示,深圳的影视创作在现有基础上,还应该继续创新,继续探索更加符合时代特点和观众喜好的创作方式。
深圳广电集团娱乐中心总监夏枫表示,会议结束后,对深圳文化建设更有信心和方向,也有了更大的创作激情。作为电视工作者和传媒工作者,身肩创作和宣传两种责任,将全力创作出更多富有创新气质和深圳气质的新作品。
“有物质基础、有人才,也有积极性,推出深圳学派,正当其时。”艺术批评家鲁虹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把建立深圳学派的工作落实到实处。
“一个城市文化发达的一个重要的具体指标,就是要出现一批知名的学者,有一批代表性的学术作品。”鲁虹认为在推出本土学者方面,政府应该有具体的支持政策,尤其是对一些重点学者。“现在深圳有一批40岁左右的中年学者,他们年轻的时候来到深圳,是在深圳文化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现在他们纷纷进入了创作的旺盛期,应该想办法让他们多出精品。”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深圳主旋律歌曲的创作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著名作曲家姚峰表示,“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艺术的多样化追求,深圳不仅主旋律歌曲创作多样化,整个原创音乐部分也应该是多样化的。”作为一个创作者,姚峰对深圳的主旋律歌曲创作水平感到自豪,“在我的观念里,不仅《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走向复兴》是主旋律歌曲,《圆圆的思念》、《月亮之上》、《彩云之南》也是主旋律歌曲。在新时期,只要是围绕和谐发展观的作品都是主旋律,歌颂国家、歌唱民族的作品是主旋律,展示美好生活、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也都是主旋律,在这一点上,深圳主旋律创作具有多样化特点。 ”
姚峰同时表示,“我们不仅应该加大创作力度,同时也要加大推广力度,让全国的老百姓知道深圳的主旋律歌曲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这样才能更好地让主旋律歌曲服务于大众。”姚峰向记者透露,自《迎风飘扬的旗》和《圆圆的思念》之后,他又创作了几首作品。其中《我是一棵簕杜鹃》和《海风吹》都表现了深圳主旋律创作者与其他城市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