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戏曲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教学
录入时间:2012/1/11 13:21: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沈德鹏
(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 讲师)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民族声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具有浓郁戏曲风格的声乐作品被大家所关注,有些成为艺术院校民族声乐专业的必唱曲目。这些作品不仅推动了民族声乐演唱技法的更新,丰富了其表现力,同时也为民族声乐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民族声乐演唱及教学的经验,从民族声乐的发声、吐字、行腔、用气、润腔、韵味及情感表现等几个方面,结合实例,阐述对戏曲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教学上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民族声乐 戏曲 作品 风格教学
现今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从广义上来讲,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也包括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形式繁多,十分丰富。本文所讲的民族声乐教学,基本上是现代人所说的“民族唱法”。简单的说,就是发展、更新、进步了的民间民歌演唱。他是既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演唱方法(包括传统的戏曲、说唱艺术演唱方法),又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先进经验和技巧,融会贯通而成的一种唱法。本文就戏曲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教学谈一些自己比较浅显的认识。
要把戏曲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唱好首先要了解中国的戏曲及戏曲演唱。
中国的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秦汉的乐舞、俳优和百戏。南宋时温州一带产生的戏文,一般认为是我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戏曲的表现手段不是单一的,它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人物扮演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和戏曲工作者的伟大创造。我国戏曲剧种众多,传统剧目达五万个以上,经过历代艺术家的反复加工,这些戏曲遗产者,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根据这些剧种影响范围和艺术成就等差异,又可把它们区分为地方戏和国戏两大类。
戏曲演唱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顾名思义,“戏曲”一词,即以充分表明了音乐(当然包括声乐)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戏曲演唱,即戏曲艺术中唱与念的表演艺术,是伴随着戏曲的孕育、诞生与发展而生生相应的,与戏曲同步而生,同步发展。它是在唐宋以来(也许还更早)各种民间歌曲、唐宋大曲及诸宫调、唱赚、南北曲等说唱音乐,以及其它兄弟民族乐曲、琴曲、宗教音乐等各方面的声腔曲调和唱念技艺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从宋金杂剧、南戏、元曲到明清的昆山腔、弋阳腔等,一直发展到今天。戏曲演唱一般包括发声、吐字、行腔、用气、润腔及表演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