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虚构情感应该是诚实可信的。从日常生活经验中我们可以知道,产生于人内心的情感是可以用人的体态动作及表情外化出来的,所谓"情生于中而形之于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情感可以用虚拟的方式来表现。只不过,现实生活中人的内心活动的外化表现是自然现象,但在声乐表演艺术中表现内心的活动且要能让人信服,却是需要有一定的方法的,因为,它不可能像生活中那样的自然流露而表现出生活的自然。
也就是说,声乐表演艺术中歌者的表情及形体动作,并不要求像生活现实那般真实细致,它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以点带面,以少胜多” 的方式,来达到“窥一斑可览全”的艺术效果。正如一般戏剧舞台上表演的饮酒、喝茶,总是有酒无菜那样,是一种省略的手法,它可信或不可信,不在于是否有真的酒或真的菜,而在于艺术表演的中心总是表现情、表现人、表现人物关系,从人或物的关系中来体现出艺术表演的真实,如果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简单交待一下就行了,这是戏剧表演艺术的特点,很值得声乐表演艺术学习与借鉴。
从另一角度来看,人类思维的特征之一是形象性。每个人都有这种体会,当我们想到一个熟人时,脑海中便会立刻出现这个人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想到一件事情,眼前也会立刻浮现出这件事的场景过程,想到动情时,甚至还可能会不由自主的以自身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所以,一个歌者要有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艺术创造的能力。
我们知道,对歌曲作品内涵与情感的认识和把握是声乐表演艺术创造的起点,或者说,展开对于作品规定内涵与情感的理解和想象,是声乐艺术创造的物质基础。但是,作为一位歌者,不应当只满足于把歌曲作品规定的内涵与情感分析出来,或者最终歌唱出来,还必须要能够善于感受它、体验它和发展它,并使自己全身心嫩活在歌曲作品所规定的感情内涵和境界之中,只有这样,才具备了把歌曲感情歌唱得真挚、真实、感人。俗话所说的“装什么,像什么”,这个“装”字本身就包含着歌者创造的,除声乐演唱技能以外的功力和艰辛。对于歌者来说,这个“装”字不是“假装”,更不是“装假”。而是要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自己的全身心都“装”入歌曲所表达的现实生活与情感世界中去,从而使歌声产生一种如有所感、如有所见、如闻其声、身临其界与境的感觉,并激发出相应的思想感情和有目的的积极的歌唱行为。
音乐是无法表现出具体可感的音乐形象来的,既使是在舞台上有些简单的布景、道具等也是虚构的,对于歌曲作品所表达的生活或情感环境以及对象,都需要歌者以自己的想象与联想来创造,并在自己的脑海里产生“内心视像”,使自己生活在想象与联想的环境中。例如,据传,有人在学习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这首借景抒情情感深挚,充满着悲愤和希望情绪的乐曲时,曾反复细致地分析和揣摩了乐曲作者在当时那种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情感,由乐曲感情发展而安排的旋律发展线条和层次出发,唤起自己的想象与联想,列出了一些演奏时应注意的感情发展及表现层次和环节,很值得歌者思考与借鉴:
深情——疑惑——不满——希望——幻想——月色——惊喜——激动——现实——悲愤——百感交集——感叹——向往。
从这些想象与联想的环节和层次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不仅能够引起表演者对作者及当时社会状况等相关内容的联想,而且,在作品的练习和表演活动中,还可以不断通过内心视像看到自然界或相关情感状态的具体体现,并随着这些想象与联想的情感和环境的变化,表演者自己也能感受到并融为一体,构成人、情感、自然同化的交响诗。
内心视像是歌者想象与联想力的结晶,创造内心视像是歌者应有的基本功,是歌者想象与联想素材的源泉。它离不开歌者自身的生活基础和文化修养,而且,还必须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刻苦磨练才能获得。歌者在舞台上有准确饱满的、充满情感的内心视像,他的内心情感活动就有了充实的内容和依据,即歌者已将歌曲作品内涵与情感所反映的生活现实和人的情感化为已有——生活现实与人的情感本真。而这些内容也就能自然从他的眼睛里反映出来,从他的形体中反映出来,从他的自我感觉中反映出来,歌声也就有了 “神采”,就会吸引欣赏者倾听他、注意他、琢磨他,并随着他的歌声一起激动兴奋、痛苦、欢乐,从而达到一种听众和歌声同喜分忧的艺术效果。
三、关于歌唱的对象与交流
正如巴赫所说“音乐是一种交谈”。原则上讲,交谈是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现实中任何形式的交谈都必须要有一个对象,特别是心与心的交流,那一定是倾心的。一般说来,任何人能够用倾心的方式进行交流的对象大都只能有一个,这是生活规律所决定的,也是歌者在歌唱时不能忽视的规律。
人们常说没有对象就没有交流。对象更是歌者时刻不能忘记的。你的音乐、你的情感、你的心声想要诉说或表达出来,总得有一个接收你倾诉的对象,有一个对象后倾诉就会有了针对性,这个对象就是欣赏者,而且,只能是歌者内心视像中的那个能够倾心的“欣赏者”。那种“洒向人间都是爱”的方式是理智的,只适合于大会讲话或作报告,并不具有倾心的特质。在现实生活中,若见有人漫无边际、毫无目标的自言自语,那一定会让人产生这人“神经兮兮”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