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代康
(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民族教研室教 主任)
内容提要:
本文从“关于歌声中情的真与假,”“关于虚构及歌者的内心视像,”“关于歌唱的对象与交流对歌者”等等方面,对歌者在声乐舞台演唱活动中,有关交流、对象、假设、内心视像、内心独白等等心理活动内容进行探讨。
关键词:声乐表演艺术 心理技术 交流 对象 假设
艺术来源于生活。戏剧舞台表演艺术对演员的舞台表演有“假戏真做,”即应当有与现实生活一样的感觉的原则要求,这应当是值得音乐表演艺术,特别是声乐表演艺术学习与借鉴的原则。
然而,与戏剧表演艺术一样,舞台上的表演要做得真,而且是艺术的真,应该是相当的不容易。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然天成,如现实生活中歌者本人与他人的交流是自然的,交流对象也是现成的。但是,在舞台上的这一切均是歌曲作品假设规定的,如假的环境、假的对象、假的事伴和人物关系等等。在这种假的条件、关系之中,都要要求歌者歌唱成真情的流露,使欣赏者觉得这一切都是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可信的并能够唤起情感共鸣,这就需要技术,特别是需要一些除舞台表演艺术以外有益于声乐舞台演唱的心理技术。
由此可见,关于歌者如何掌握声乐舞台演唱活动中的心理技术的问题,是其歌唱艺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着重对歌者在声乐舞台演唱活动中,有关交流、对象、假设、内心视像、内心独白等心理活动内容进行探讨。
一、关于歌声中情的真与假
从传统的概念上看,对于歌者来说,他(她)在声乐舞台演唱活动中所感受的从来都是来自于作词、作曲家对生活与情感的体验与感——一种虚构的生活与情感,并被定义为“髙于生活”的歌曲作品的内涵与情感。客观的讲,这种感情本身只是对歌曲的创作者有感于生活现实及人的感情的理性成果的-种肯定,本质上并不是歌者自身对生活现实及人的感情本真的体验与感悟。
那么,此时歌者歌声中的感情是真还是假?例如“江河水”,说的是一位妇女在江边诉说自己的感情生活与遭遇。如果是真的那位妇女,在此时的心情只会是痛苦不堪的。但歌者在舞台演唱时的心情却应当既是痛苦又是一种享受——既体会着这位妇女的内心感情,同时,却又为欣赏者的对声乐表演艺术持赞同态度而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