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越
(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 讲师)
目前,钢琴伴奏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主观因素造成的,也有客观因素造成的。如何使出现的问题迎刃而解,如何使钢琴伴奏艺术通向完美的、理想的彼岸,这是需要钢琴伴奏工作者们共同探索的。重要的目的就是使我们钟爱着的事业,向更高的艺术领域蓬勃发展。
一、前期的必要准备
钢琴弹奏出优美的音乐是需要先练习再研究的。但有些人通常是在演出前作太多的、太机械的练习。练习必然重要,但练习必须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结合。钢琴伴奏者要深究乐锴的音乐内涵,风格特点,带着对音乐的充分理解,再去反复练习。
演员舞台上的风度气质非常重要。当你从后台走到舞台上面对观众时,观众就已经锁定了你的台风,在相当程度上,台风比你所弹出的音符还重要。鉴于此,演出之前的走台非常必要。穿着得体的演出服、绅士髙雅的走路姿态,传神和礼貌的行礼等等,都要在走台时设计好。演员非凡、髙尚的气质,已经给台下的观众做出了足够的暗示:观众就是上帝,演员通过手中的音符向上帝传递着心声。另外,走台时还要充分考虑到音响效果,台下坐满观众与坐不满观众的音响效果是不同的。
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足够的心理准备是演出之前的必备。钢琴伴奏者演奏的是否生动,是否让音乐与听众息息相通,直接取决于放松的心态和自信。如:演出前的休息,演奏能力的准备等等。
二、注意伴奏编配的可听性
1.稳定的音乐节奏
音乐节奏的稳定表现是钢琴伴奏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因素。在演奏过程中,旋律中内在的弹性节奏要像牵风筝的线一样,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匀速、稳定、清楚地向前流动。弹性节奏(RUBATO)就像是健康人的心率,有规律地进行着张弛与收缩。它是演奏者绝对不可忽视的重要概念,伴奏者弹性速度的稳定,可以使演唱者(舞蹈者)不用机械性的只顾听伴奏音乐的节奏和速度,放心大胆地把注意力放在音乐内容的表现和艺术形象的刻画上,做到伴奏音乐与演唱者(舞蹈者)情绪的平衡;弹性节奏的正确掌握,促使合作双方步调一致地尽情享受音乐。
旋律的内在张力,也就是指伴奏者在弹奏作品时,内心随着旋律线条的流畅要有一种紧张度,气息要长而深远。我们常说的音乐感觉的好坏就直接取决于内心的动力,钢琴伴奏教师要在这种能力上有所感悟。
对不同音乐形象的音色要求,在钢琴伴奏中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钢琴是多声部乐器,可以代替一个庞大的交响乐队,在钢琴键盘上能够模仿出弦乐、管乐等乐器的声音。考究、迷人的声音能拉近听众与演奏者的距离,使听众百听不厌,流连忘返。钢琴伴奏者要想在钢琴上弹出色彩斑斓的音色、塑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形象,是需要勤奋学习和刻苦研究的。符合最佳效果的音色一旦经我们之手弹出,那么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音乐表现,就会真正客观的以艺术髙水准地欣赏聆听出来。
2.音乐美学的重要性
一名优秀的钢琴伴奏教师,不但需要提高专业技术和自身的艺术修养,还要充分地意识到音乐美学的重要性。伴奏者在艺术实践中,通过一系列的反应,来应对每一场音乐会的同时,必须体验到音乐与美、情感的关系,必须要认识到如何以完美的形式,将音乐的内涵更加准确地发现出来。
(1)音乐的美是内在的美,它不同于我们穿着打扮的外在美。了解音乐美学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声乐是听觉艺术,通过演唱者的声音,使人们进一步感受到音乐的美,音乐中的单纯内在美可以赋予听者
丰富的情感;舞蹈是视觉艺术,通过舞者的形体动作,同样给人们传递着音乐的美,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的美必须与音乐紧密地结合。
(2)音乐与情感是密切相连的,喜怒哀乐、爱憎分明的感情状态都可以在音乐中被唤起。如我们常常所说的:在西洋音乐中,小三和弦带有忧郁、暗淡的色彩;大三和弦带有明亮、宏大的色彩;不协和的和弦伴随有紧迫感、焦虑感。这些具有感情色彩的和弦充分说明了音乐中所特有的东西^感情。
由美和感情所唤起的音乐可以使我们真正体验到"音乐内涵"这一词的真正含义;运用音乐的几大要素(节奏、旋律、和声、调式等),可以增强对音乐形象的把握能力。
由美和感情准确融合的音乐,可以使我们在演奏中,冷静处理,体验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在演奏音乐时,可以充分地自我表现,但要遵循音乐作品的原有逻辑性。
740)this.width=740"> 纳格拉,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棰击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