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天高气爽,漫步在河北武强周窝音乐小镇,记者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氛围:它没有周庄的水韵柔美,却有北方村落的粗犷豪放。在这里,既能领略中国北方农村的淳朴厚重,又能饱览西方现代音乐元素。这座因乐器而兴起的小镇,与一家乐器公司密不可分。
对于选择在乐器行业发展,河北金音乐器集团总经理陈学孔感到庆幸。24年的时间,他从当初一个落魄的私营业主发展成为旗下拥有8家子公司,年销售额达到4亿元的乐器制造集团总经理。
两个农民艰辛创业
回忆起当年的创业经历,陈学孔唏嘘不已。
已是花甲之年的陈学孔只有小学文化,出生于武强县北牌村的一个普通农户,上完小学之后就回家务农,直到1979年到天津一家制锁工厂上班,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中国改革开放,不甘于平凡的陈学孔放弃在大城市中的工作,申请“停薪留职”。1985年,他回老家创业,成为“下海”大军之中的一员。
用陈学孔自己的话说,自己当时就是为了生存,为了挣钱养家,没有考虑以后会怎么样。
当时陈学孔用筹来的资金开了一家氧气厂,却因为种种困难濒临破产。无奈之下陈学孔决定出售自己的厂房和土地。
“当时我已经把厂子卖给深州市前磨头村搞乐器配件,支票都交到了我手里,这时候我碰到了现在的老搭档周国芳(现任金音乐器集团董事长),他去前磨头村做调查,发现村里的乐器制造业前景不错,就想把我的厂子买下来也搞乐器配件生产。”陈学孔说。
当时的周国芳只是武强县周窝镇一个农民出身的普通个体户,生意也不景气,做买卖经常赔钱。他哪里想到就是当初这个决定,竟然缔造出一个乐器帝国。
周国芳贷款买下了陈学孔的氧气厂开始搞音乐配件,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接触,周国芳和陈学孔两人惺惺相惜,最后两人决定合作,共同经营乐器厂。1989年,周国芳和陈学孔同当时的周窝乡(2007年撤销改周窝镇)政府合作成立金音乐器厂。
当时的金音乐器厂仅仅是一个乡镇企业,据陈学孔介绍,当时仅有21个人,生产乐器配件,为国内乐器厂家供货。“当时厂子经营十分困难,什么都没有,大厂家也瞧不上我们的产品。”陈学孔说。
“当时没钱啊,我坐着公交车去北京一家乐器厂送货,连车费都没有,最后只能谎称自己钱丢了,车费先欠着。”说道这里,陈学孔叹息一声:“欠着人家车费,丢人啊。”
诚信为本发展迅速
由于周国芳和陈学孔二人一直坚持诚信经营,短短5年时间,金音乐器厂已经发展成为一座拥有300多员工,有一定规模的手工乐器工厂。此时,金音乐器厂遇到了一个发展契机。一位做乐器生意的美籍华人许成师找到了周、陈二人,表示愿意同他们合资制造成套乐器出口海外。
“厂子再困难也要讲诚信,许成师和我们也合作过几次,就是看到我们注重产品质量讲诚信才愿意和我们合资。”陈学孔说。
1995年,周、陈二人同美籍华人许成师合资,主要生产萨克斯、长笛、黑管等,为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供货。“这时我们开始接一些大单子,企业发展也越来越快。”陈学孔说。
后来,许成师撤资,金音买断外资股份。2002年,金音乐器厂改为股份制企业,金音乐器厂华丽转身,改为金音乐器集团。
陈学孔说,金音是通过参加国际展会的方式挖掘潜在国外客户。“每年上半年,我们都会去德国法兰克福去参加国际乐器展,这样的历史已有十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