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教授蒲亨强贵阳讲述中国音乐精髓
录入时间:2012/2/28 17:31: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宗教音乐较好传承了传统音乐的特质
蒲亨强教授说,在金字塔结构的塔尖是中上层音乐,中层音乐是文人和宗教运用的音乐。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较高艺术造诣,以清虚淡远、精细古朴的特色在中国音乐中独树一帜。
文人音乐分琴乐、词乐和琴歌。音乐风格偏于清远淡雅,手法较细腻曲折。特别是琴乐,古人用文字谱、简字谱记下了曲谱,故而保存了大量古代材料,是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最重要的资料。比如现在流传下来的古琴曲《流水》、文人诗词乐《阳关三叠》、琴歌《胡笳十八拍》。
中国音乐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宗教音乐。蒲亨强教授说,因为宗教相对稳定的传承和封闭性,所以宗教音乐较好地保存了传统音乐的特质,变化不大。它是我们现在研究中国音乐的重要载体。
宗教都有丰富的仪式音乐,影响较大的是道教和佛教。宗教音乐的特点是古老性和神秘性,偏于阴柔清丽,崇尚虚静超脱等风格特点。
道家的观念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多影响,主要是体现在物我同一、情景相即的一种审美追求。这个实际上是道家一种自然音乐观,首先是体现在广泛的题材上,还有广泛的自然题材。什么《高山流水》、《月儿高》、《海青拿天鹅》等等,都是和自然有关系的,这个是第一。第二就是它体现出一种独白自娱的超越之情,它不需要外界的一种环境,它自己在自得其乐,一种超越之情。那么这个显然是一种道家的观念,道家的自然音乐观,所以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整个进程当中,也是体现得非常充分的。
贵州苗族婚礼歌是最美的音乐
蒲亨强曾经对贵州的苗族音乐作过专门的研究,也曾多次到贵州采风。在他看来,婚俗是维系苗族民族特色的凝聚力,而在婚俗中占重头戏的婚礼歌则是最美的民族音乐。他说:“婚礼是苗家生活中最盛隆的节日,在世代延续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传统礼仪并伴随着形成了一整套传统礼仪民歌。婚礼歌全部婚姻礼仪都通过歌词而反映出来。按照传统的风俗习惯,苗族的婚礼是很隆重的,每家接亲或嫁女,事先必须物色好一两个有名的歌手,成亲这天,都要互相唱歌,进屋后要唱、喝酒吃饭、饮茶喝酒时也要唱,晚上则要通宵达旦地唱,一般要唱几天几夜,婚礼歌一般分为‘主歌’和‘客歌’两种。”
苗族最早生活在北方,经年迁徙,现在苗族是个分布广泛的民族,在贵州也分布在不同的市区县,虽然他们各有特色,但就婚礼歌而言,是有很大的共性的,蒲亨强教授说:“比如音调上,哆咪嗦是主要的音调,结构清晰;节奏上自由奔放;旋律上上下起伏比较大。等等,这些都是婚礼歌的共性。”
不可人为地改变传统音乐
当前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对于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的价值认识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作为一种艺术形态的精神产品,传统音乐最基本的价值是其保存相对古老形态的活文物价值。因此,人们应尽可能保留传统音乐的原貌,如同对待古代艺术藏品和文物古迹。
另一种观点认为,传统音乐的基本价值是艺术审美,要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可以用当代人的观念、意识和方法去改造传统音乐的面貌,使之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
到底应该怎么对待传统音乐呢?蒲亨强教授认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传统的越是当代的。传统音乐是在传统特色上体现其与当代文化的和而不同。传统音乐固然是在变与不变中自然发展,但它的基本价值仍在于其保存了不可再造的历史印迹的活音乐文物性质。我们可以认同它自然地发生变化,但不可人为地改变。如果我们将传统音乐人为地加速改变成当代音乐模式,那么,传统音乐本身将不复存在。(编辑/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