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皆张卓娅夫妇:在浮躁的时代做一件不浮躁的事
录入时间:2012/3/12 9:33: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歌剧《祝福》剧照
在歌剧《祝福》的音乐创作方面,我跟张卓娅有三个追求。首先,要追求准确性。其次,追求动听。第三,精心地考虑如何增加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
以鲁迅作品《祝福》为基础,由越剧《祥林嫂》(电影剧本)改编而成的歌剧《祝福》,是鲁迅作品首次以歌剧的形式搬上舞台。许多观众在看完歌剧《祝福》后均被优美的主旋律和独唱、重唱、合唱所打动,表示该剧既保留了原作的经典张力又采用了全新的解读视角和西方歌剧的完美结构。虽然作曲家王祖皆在自己的心血之作演出之前摔伤住进了医院,但谈起歌剧《祝福》的创作,他和妻子张卓娅的脸上还是写满了幸福。
记者:为何想到要把鲁迅的小说《祝福》改写成一部歌剧?
王祖皆:去年是鲁迅诞辰130周年、逝世75周年,绍兴县政府委托绍兴县委宣传部、金永玲歌剧院(民营歌剧团)搞一部与鲁迅相关的歌剧。对于金永玲,我们是十分熟悉的,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她就职于浙江歌舞剧院,上世纪90年代初,脱离体制,成立了挂靠在浙江理工大学的金永玲艺术团,开始举办独唱音乐会,后转入歌剧的演出。到目前为止她仅《江姐》就演了300场、《洪湖赤卫队》演了100场。《江姐》演出第100场时,我们去了,当时她希望我帮她量身定做一部歌剧。那么,搞什么剧目呢?当时我们正在国家大剧院看朝鲜歌剧《红楼梦》的彩排。这部歌剧的创排很有意思:上世纪50年代初,越剧《红楼梦》在上海演出,金日成看后要求改编成朝鲜民族歌剧,后由血海歌剧团复排。这部剧完全以越剧《红楼梦》为蓝本创编,虽然用了朝鲜音乐,但服饰、布景、道具、身段、手势等都是地道的中国制造,看起来很真切、感人。我们还听说他们演出后还要创排也是根据越剧改编的歌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对我们刺激很大——这些都是我们的经典,别人在用,我们这些中国音乐家、歌剧工作者不是更应该搞好吗?应该再造我们的艺术经典!
受到这个启发,我们决定把袁雪芬等四人创演的经典越剧《祥林嫂》改编成中国的民族歌剧。粉碎“四人帮”以后,因为我跟卓娅曾经到上海看过由金采凤和袁雪芬共同演出的越剧《祥林嫂》,当时在艺术上感受到很大的震撼,它的剧本结构、人物塑造、音乐样式等都很震撼人心。那时我留了个心——保存了当时越剧《祥林嫂》出版的单行本,上面有剧本、有音乐。鲁迅既是绍兴人,《祝福》的故事也正好发生在绍兴。我们当时觉得这个题材很恰当。另外,我们想通过《祝福》主人公祥林嫂被封建制度残害的悲惨命运反衬出今天社会的幸福和美好。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让幸福的人更幸福,让不幸的人体会到幸福的来之不易。”另外,我们在选择这个题材时,还有一个含义,那就是向大家呼吁: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要关爱弱势群体。我当时就提出一定要把歌剧独家的专有改编权买下来,后来我们是在袁雪芬的病榻前买下的改编权。当时她很兴奋地说:“改编完,我一定要看!”结果买完改编权后5天,袁雪芬便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