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秉建委员:做普通的人,做平凡的事
录入时间:2012/3/12 9:38: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三月五日是周恩来总理诞辰一百一十四周年纪念日,时值两会召开,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采访到了周总理的侄女、全国政协委员周秉建女士,听她为我们讲述周总理的点滴往事以及她与内蒙古草原近半个世纪的情缘。
她曾到内蒙古插队多年,在草原文化熏陶下,完全和蒙古族牧民一样率真淳朴。当年,已经插队两年的她应征入伍,却为一偿伯父心愿毅然脱下军装,重返内蒙古草原当牧民。若干年后,在草原上建立了美满的家庭。她的丈夫拉苏荣是一个长期从事蒙古族长调声乐演唱、传承和研究工作的学者型艺术家,近年来更不断奔波在广袤的内蒙古草原之上。她在工作之余,每逢休假,就会坐着火车去内蒙古,看望丈夫的同时又帮助做些事情,却乐呵呵的,不觉辛劳。她快人快语,笑声爽朗,总会在不经意中哼起蒙古族长调。她说退休后还要回到内蒙古大草原,大城市的生活太紧张,空气污染也厉害。这样一个活泼风趣的女性,谁能想到她是共和国总理家的孩子呢。
一个人能够同时做到既平凡又伟大是非常不容易的
周秉建是周总理最年幼的侄女,总理一生无子女,但对胞弟家的六个兄弟姊妹视为己出,尤为关爱“小六”。总理的精力全部投注于工作,有时间就会和老部下、老朋友、老同学促膝畅谈,留给自家孩子的言语只是点到即止。1964年夏天,总理要为首都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和部分中专、高中毕业生作报告。在校就读的姐姐也想去听,但得到的答复是:你不是这一届的毕业生,到明年毕业时就可以去听了。周家的规矩是“家庭内的关系也要公私分明”,所以周秉建的姐姐自然无法参加了。在小六的回忆中,兄弟姊妹6人的性情都很安顺、懂事,从小就没有人使性子、撒娇或耍赖,更不会做央求伯父满足自己企愿的事情。周家的孩子很文静、宽厚,每次去中南海西花厅都轻手轻脚,生怕打扰“老爷子”工作。就连逢年过节一家团聚,也都是大人们谈他们的话题,孩子们在一旁玩自己的,和伯父照相时,他们也会主动把与伯父亲近的机会让给工作人员的孩子们。周家的孩子心态很平和、大气,这和他们从小的家庭环境不无关系。总理不允许自己的侄子侄女搞特殊化,总是鼓励、支持孩子们做普通的人,做平凡的事。
“一个人能够同时做到既平凡又伟大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伯父做到了。”在周秉建眼里,伯父的心里永远在想着工作,想着老百姓,想着党和国家。即便是对自己的家庭而言,遇到了问题,他也照样要把事情放到国家利益中去考虑。姐姐从美院附中毕业时,曾经在报考工艺美院的意向上犹豫不决,很想听听伯父的意见,就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伯父并没有直接表态,而是谈到我国的出口商品因包装粗糙、市场价格上不去,影响国家汇率的问题。伯父说,“需要在包装上下功夫”。伯父的一席话,就让姐姐坚定了报考工艺美院染织系的决心。周秉建的一个哥哥复员后分配到印刷厂当工人,上班后不久去见伯父。在说起婚恋问题时,伯父说,国家正在大力提倡晚婚晚育,你带个头,过30岁再结婚,大家都这样做,就是每个世纪出生三代人了,这对我们国家和民族都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周秉建的哥哥为了兑现对伯父的承诺,恋爱8年才结婚。周家的子女都是晚婚晚育的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