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在线 >> 人物动态 >> 金兆钧:流行音乐想把中国唱给世界听

金兆钧:流行音乐想把中国唱给世界听
录入时间:2012/3/19 11:23: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现代语感+技术包装

  记者:古典诗词加朦胧诗加白话加民族乐器,听起来很表面化,您认同的中国风音乐是什么样的?

  金兆钧:音乐是用来听的,是比较直接的审美体验,听了被感动就是好的。还和歌词有关,有的歌只要有一句能说到你心里,你就会肯定它;还有的是看机会,像《传奇》 ,李健写了很多年,王菲唱了才为人所知。一首流行音乐,并不是专家都说好,老百姓就会去听;导演不使用,歌手不去唱,它就不能传播。所以一定要与传媒对接、争取机会。

  中国风其实是一种语体风格,一个时代用一个时代的语言说话,这种语言可以不新不深,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这是自然发展而来,不是事先能打造的。任何歌曲有那个时代所需要的语言表达形式,才能被接纳。同时配器制作要时尚,这对于流行音乐来说很重要。电子技术发展迅速,取样音源质量不断提高,科技在不断进步,编曲思路也要与时俱进,这样年轻人才能承认,这是我们的,不是父母、祖父母的。

  以前的爱国歌曲是《歌唱祖国》 ,高峰唱《大中国》有点吊儿郎当,当时受批判,但年轻人喜欢,因为言说方式已经不是庄严慷慨的了,人们就喜欢这样表达。 《红旗飘飘》主歌部分的歌词很朦胧,申奥成功的晚上全国各地都在唱这首歌,人们不再唱进行曲,因为这种方式更适于感性表达。生活改变了,旧的形式会渐渐消逝。 《东方红》和《春天的故事》都是歌颂伟人,但今天的老百姓会觉得后者更亲切。

  中国经济发展、生活状态变化很快,互联网、手机的普及都会给流行音乐带来手足无措的感觉。创作总要先体会生活带来的新事物,理智与情感上的,还有技术上的,语言如何把握,作曲、录音技术如何创新等,但往往在思考这些的时候,相应的流行风潮已经过去了。比如我们用20年学会如何做唱片的包装、推广,结果互联网的自由下载时代来了,唱片时代结束了。

  我们的电视台可以制造明星,但他们自己不搞音乐制作,签约之后转卖给别人去做,如果做得不好,歌手红一年就过去了,大部分选秀歌手的命运就是这样。版权管理尚不完善,赚不到钱,没有人做唱片投资,当然歌手有钱可以自己做,但这不是工业而是作坊。

  记者:中国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从走出国门的角度,哪一种更容易让世界接受?

  金兆钧:是流行音乐。传统的局限性很大,比如中国传统戏曲,很难进入他者的审美视野;原生态音乐往往是一次性欣赏,很难变成世界性的文化商品。流行音乐是信息社会的产品,唱民谣是在城里唱乡下,想念家乡,但生活状态已经是城里人,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都是这样。流行音乐的基本载体、表现方式是相通的,所以比较容易走出去,再加上民族特有的个性文化元素就更容易被接受。杨丽萍的《云南印象》如果没有三宝加入电声元素,只采取田园风格、原始唱法,演一两场可以,国际巡演很难。

  纯原生态音乐很传统、很有个性,但只有在当地才有活力,到舞台上就会变味。民歌一定要在村里喝着那里的酒,点着篝火,在原始生活状态下,反复地唱和跳才有价值。当艺术建立起我在台下、你在台上的观赏模式时,很多原生态的表达方式就不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