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在线 >> 人物动态 >> 尚飞林:把陕西新年音乐会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尚飞林:把陕西新年音乐会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录入时间:2012/3/27 1:08: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一路走来不容易”

“市场化探索、名家效应作支撑,政府支持做补充”

  本报记者:能为我们回顾一下“陕西新年音乐会”这一品牌的创立吗?

  尚飞林:陕西是文化资源大省,但是并不是音乐文化强省,从2006年开始我们就在思考,陕西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代表我省水平的新年音乐会品牌,在省委省政府文化强省战略引领下,我们萌发了打造“陕西新年音乐会”的念头。如今,已成为古城西安标志性新年文化活动的陕西新年音乐会也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牌,这一路走来不容易。

  创立之初我们对这一品牌的创立、发展设想了三个阶段,即: “初始发展期”、“繁荣发展期”和“跨越发展期”。 从2006年至2012年,共经历了7个年头,目前可以说圆满的走过了“初始发展期”。当初起步的艰难现在仍然记忆犹新。当时西安的音乐演出市场是比较落后的,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而邀请指挥、租用演出场所、乐团排练演出都需要不少的费用,我们尽可能动员协会的一切资源,抱着能省则省、能免则免的原则开展工作,但是资金缺口仍然很大,于是我们开始寻求市场化运作的尝试。在音乐会前冠以某家知名企业的名字,已经是多年来陕西新年音乐会的重要操作方式。一来可以提升企业的文化知名度,也可以将一部分门票作为新年礼品赠送给公司的客户和员工;二来可以减轻我们的资金压力。这也是我们“初始发展阶段”能够将新年音乐会坚持下来的最有效保证,因为只有坚持下来了才能谈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其实不仅是新年音乐会一项,这种市场化探索为陕西音协各项工作开展可谓打开了新思路,现在我们的“陕西音乐奖”、“会员音乐会”等都充分的融入了市场化因素,尽可能多的引入市场机制,少花政府的钱已经成为我们开展活动的重要原则。

  在邀请指挥、乐团和选择曲目上,陕西新年音乐会可以说是“用心良苦”。从2007年的第一场开始我们就邀请时任陕西音协主席赵季平先生担任音乐总监,在指挥人选和曲目选择上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多次邀请了陕西乐迷较为熟悉的著名指挥家胡炳旭先生担任指挥,演出乐团坚持使用本地乐团,受到了业内专家和普通观众的一致好评。品牌建设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省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一直与陕西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开展合作,对音乐会现场直播,人民音乐、音乐周报、中国艺术报、文化艺术报等也持续关注活动,给予了很多支持。有一点是必须提及的,虽然每年都不断的引入市场机制,但是我们坚持不售票,通过媒体和单位向市民免费赠票。同时在音乐会曲目选择上下大功夫,始终保持音乐会较高的艺术水准,事实证明,我们的坚持得到了应有的回报。陕西新年音乐会已经逐步实现了我们最初的期望——拥有“一流水准、陕西特色、节日气氛、区域影响”。

  随着品牌效应的逐步显现,西安音乐学院、省委宣传部陆续加入主办单位行列,我们开始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总结起来,可以说一路走来不容易,市场化探索领路、名家效应支撑,政府支持补充是这一品牌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

  本报记者:您刚才提到了三个阶段,能谈谈下一步有哪些措施来促进陕西新年音乐会的品牌发展吗?

  尚飞林:通过6场7年的探索、发展,我们希望陕西新年音乐会能进入“繁荣发展期”。这个阶段我们将加强同国内外名家的合作,为新年音乐会的质量带来可靠保证;继续利用“名人效应”,增强媒体参与广度,推动宣传工作;同时完善现有的市场化运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团队的策划运营水平,不断创新,通过各种媒体向市民免费赠票;另外,在曲目选择上希望能尝试“中外曲目并重”的方式,不仅有国外经典名作,还有中国戏曲、民乐,特别是要增加具有陕西特色的音乐,将陕西新年音乐会做成老百姓自己的跨年音乐盛会,让市民享受到真正的高雅艺术的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