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在线 >> 人物动态 >> 沈亚威的生平及创作

沈亚威的生平及创作
录入时间:2012/3/30 17:03: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沈亚威的一生见证了中华民族从动荡不安到稳定繁荣的转变。在动荡的早年生活中,家乡的戏曲、滩簧和课堂里的新音乐滋养着他,背井离乡的凄然与悲愤使他深切地感受到了抗日歌曲的激昂与震撼;作为一名党和军队的文艺战士,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硝烟中磨练和成长;新中国的成立后,他的创作走向了成熟,更成为了军旅音乐的领跑者。

  动荡的早年生活

  沈亚威,1920年12月16日出生于浙江吴兴县南浔镇(今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人文荟萃,环境秀美的古镇。父亲沈谓琛是南浔镇上一名受人尊敬的小学教师,他为人正直、思想开明,母亲曹佩华粗识文字,沈亚威还有两个哥哥,当时的一家五口租住在南栅张王庙西堍顾七房宅二进左侧的楼房里。

  在沈亚威幼年的时候,父亲就已是一名中共党员了,但公开的身份是国民党员,那时家中时常会秘密地聚集一些人,抨击时弊、议论革命。“四•一二”事变中,沈亚威的父亲不幸被捕,一家人的生活便一落千丈。半年后,父亲被保释,因为不能留在当地教书,所以此后的三年间,沈亚威全家先后被迫迁移至长兴县虹星桥雨前村和湖州北门外西泮村,父亲仍从事小学教育,也曾在湖州日报当过编辑、写过小说。家庭的动荡,使得童年的沈亚威先后在南浔浔读小学、长兴虹兴桥小学、湖州中学附属小学度过了短暂而零星的学习时光。民间戏曲、滩簧、以及黎锦晖的歌曲《明月之夜》、《葡萄仙子》、伴随着他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