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歌舞团改革发展纪实
录入时间:2012/3/6 11:45:00 来 源:中音在线 [音乐教程]
在全团的努力下,令人震撼的成效显现了:《长白神韵》省内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在全国“两会”期间晋京演出,不仅受到了首都专家和观众的广泛好评,还特别受到了李长春同志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
“希望你们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精雕细琢,打入全国市场,并进一步走向世界。”从北京回来,刘春梅既为成功而兴奋,更为如何实现中央领导的指示而深思。为此,她率领团领导班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政治建团,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团人员头脑。除了传达学习中央、省委的有关精神外,针对演艺人员的素质状况和工作特点,创编了《学习活页典选》,人手一册,帮助大家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此做法受到了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荀凤栖的肯定,并在全省予以推广。
——建章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分6辑37个方面编制了《吉林省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规章制度汇编》,作为内部“法规”颁布实施。不要小看这本小册子,它也创造了省歌舞团历史之“最”呢!
——提炼确定省歌精神、省歌作风和省歌人的核心价值观。省歌精神:创新、求精、团结、拼搏。省歌作风:4个3,追求3个零:零事故、零失误、零遗憾;坚持3个精:精心的态度、精细的过程、精品的成果;遵从3个严: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密组织;做到3个勤:勤学习、勤培训、勤总结。省歌人核心价值观:“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馨”(德艺双馨),“三出”(出人出戏出效益)。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刘春梅常说:“一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即使转制改企,也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实现这个理念,不管多忙她都坚持下乡演出。盛夏,她带队去伊通县大孤山镇为农民义务演出;严冬,她又带队去蛟河市农村慰问演出。媒体约刘春梅去社区教唱《楼道之歌》,她欣然应允并组织全团参与。2011年,上级考虑省歌外出演出任务太重,没有给他们安排具体的“三下乡”任务,可省歌舞团这一年的“三下乡”比往年还多。社区、农村、孤儿学校、监狱,到处都有省歌舞团的影子。刘春梅说:“这种演出虽然没有经济效益,但社会效益明显,我们必须承担。”
刘春梅和她带领的省歌舞团坚持抓铁有痕、踩石有印的工作作风,无论大型活动还是小型演出,无一例外。吉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光辉历程》,上级决定由刘春梅担任总导演、总协调,省歌舞团担任主演单位。前后仅用一个月时间,涉及几十个单位800多位演职员,演员的数量超过了剧场一楼的座位数。为了确保演出成功,她昼夜奋战,终于创造了我省演出史的“10个之最”。过度的疲劳,整天的呼喊,使她的“金嗓子”没声了。治疗期间,她不能说话,便用写字和比划实施指挥。她的几部手机经常是这部没接完那部又响起来,端着盒饭跑着指挥是她特有的风景。
2011年9月,刘春梅率省歌舞团代表国家去俄罗斯参加“感知中国”吉林文化周活动,在克里姆林宫国家大剧院演出《长白神韵》。如此大规模的整场演出,舞美装台就需要三四天时间,而活动安排只有4小时准备。有人主张准备工作减掉一些程序,“不行!”刘春梅坚决否定。她创造了多路交叉运作法,使所有准备活动全部在4小时之内完成,不仅创造了省歌舞团成立近60年之“最”,也创造了出国文艺院团大型演出之“最”。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受到了俄官方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赞誉,掌声、欢呼声达8分钟之久。省歌舞团为中国争了光,为吉林扬了名,再次受到中央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好评。刘春梅也由此获得了“春梅傲雪”的雅号。
今春风光好,前程路漫漫。刘春梅和她带领的省歌舞团在前进路上虽然还将面临很多困难与挑战,但只要保持凝聚这种春梅傲雪的精神,就一定会演绎出最美好的长白风骨、关东神韵!(来源:吉林日报/记者 龚保华)
(编辑/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