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的合唱大国
从数据上看,我国已经跻身世界合唱大国行列,甚至可以说是“第一”大国。国际交流日趋密切,我国的合唱事业也赢得了世界的承认与尊重。不过,合唱大国和合唱强国恐怕并不能画上等号,这中间的鸿沟,也是合唱能否成为文明国度“软实力”的关键所在。
⒈全民参与的文化活动
合唱,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化艺术形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全国各地,学校、机关、工厂、公园、街头及农村,几乎每天都有的各个年龄层次的合唱活动,群众性的歌咏活动成为一道美丽的文化风景线。中国国际合唱节以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合唱组等有影响的合唱展示平台的创设,正是顺应了这种要求。近年来,不少合唱团水平精进,在国际赛事中多次夺取大奖。
合唱高速良性发展的源动力来自综合国力的增强。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条件不断改善和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不同领域文化的形成与提升,热爱和参与合唱活动的人群日益庞大,在我国热衷于合唱艺术的人群呈几何级数上升。据中国合唱协会不完全统计,我国有数以千万人参与各类的专业和业余合唱组织,而一些合唱比较发达的省份也往往是改革开放最为前沿的区域,数字更为喜人,如广东省具有成建制和规模的合唱团队就超过一万支。
⒉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如果按照中国合唱协会2011年的统计数字,我国有数以十万计的专业和业余合唱组织,若每个合唱团平均30人规模的话——也就意味着我国有超过300万常年活跃的合唱参与者。单纯从数字上看,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合唱大国。
中国合唱独占世界鳌头的不仅仅有人数的绝对规模。合唱交流平台的增长速度比中国GDP的增长速度还要令人眩目。以国内最顶级的合唱节——中国国际合唱节为例,自1992年该节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十届,参赛队伍从第一届仅有17个合唱团总人数897人,发展到第十届73个合唱团总人数4076人。截止到第十届,参赛团队共547支,参赛总人数28101人。今年,在中国国际合唱节创设整整20年之际,第十一届报名参赛团体就达到166个,人数近万人,真正实现了全新的跨越。
⒊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
合唱艺术千年的发展基本都是建立在欧洲文化的基础上。直到上个世纪末期,世界开始逐渐领教中国合唱的独特魅力。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一批高校学生合唱团在国际比赛中扬名天下,以杨鸿年教授的国交少年合唱团为代表的童声合唱团也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由德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办的世界合唱比赛看到中国巨大的潜力,近年来在中国厦门和绍兴分别举办了两届,上百支合唱团参加,盛况空前。
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指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合唱节——中国国际合唱节,在合唱艺术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发挥出了重要的国家主渠道作用。在文化部的支持下,中国国际合唱节与国际合唱联盟已经缔结为战略伙伴关系,并将共同主办世界合唱峰会。据悉,国际合唱联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国际合唱界专业组织,在全世界拥有最广泛的代表性和最权威的专业背景。合作关系的确立标志着国际主流合唱界对中国国际合唱节艺术水准和运营管理水平的高度肯定,也反映了国际合唱界对中国国际合唱节的普遍关注和积极参与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