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合曼·阿布都拉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乐器制作在这个家族传承了五代200多年。1969年,中学毕业后的热合曼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没有选择继续求学,而是跟随父亲学习乐器制作技艺。40多年的磨砺,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纯熟的技艺。目前,已是花甲之年的热合曼仍可熟练地制作都塔尔、热瓦甫等25个品种72个系列的民族乐器,因此他被当地人称为“热合曼热瓦甫”。
热合曼所生活的新疆喀什托万克吾库萨克村,被称为“新疆民族乐器村”。村里共有570户村民,其中290户从事乐器制作,乐器制作在这里早已形成规模。据介绍,大概150多年前,村里就有制作乐器的艺人。村民们主要制作都塔尔、热瓦甫和弹拨尔这几样维族乐器。
热合曼认为最难做的是都塔尔,但大家为了省时省力,多数人只做热瓦甫。“以前乐器上的装饰都是手工制作的,现在一些年轻人为了便宜省事,买成卷的装饰条粘贴在乐器上。”热合曼痛心地说。他自己在乐器制作过程中则坚持纯手工,同样制作一把都塔尔,别人7天能做成,他却要花上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因为他制作的乐器不仅美观,而且音质好,所以虽然价格比其他卖家高了近10倍,却并不影响热合曼的乐器销售。热合曼表示:“一定要把我们民族乐器的制作方法原汁原味地传下来。因此,我们请人用摄像机把整个制作过程录了下来,不管到了什么时候,我们的民族乐器都要按照这些标准来制作。”
近几年,当地政府在村里筹建了集乐器制作、职业技能培训、旅游等为一体的民族乐器基地。热合曼虽然在这里办的传承班上已经收了几十个徒弟,但只要有村民把孩子送来,他仍会亲自教授他们乐器制作的手艺。热合曼的4个儿子现在也都从事乐器制作,最令他欣慰的是上初中的孙子也表现出对民族乐器制作的浓厚兴趣。
“能获得‘薪传奖’我非常高兴,感谢大家对我所做工作的肯定和支持。”热合曼说,“我会不遗余力地把技艺传下去,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来源:中国文化报/记者 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