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管理专业研究方向适用】
一、管理学
1.管理与管理学。
掌握管理的概念、特征和管理学的涵义,了解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创新是现代管理人员素质的核心。
2.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了解管理思想发展的脉络及趋势,掌握主流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框架,重点掌握古典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决策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理论。理解各种管理思想的贡献和局限性。
3.管理的环境。
了解管理环境的涵义和特性;理解管理环境对管理活动的影响;掌握驾驭环境的技巧。
4.计划与战略。
了解计划与战略的基本内容;理解计划与战略的概念和在现代管理中的重要意义;掌握制定计划和制订战略的方法和步骤。
5.决策与预测。
了解决策与预测的概念及在现代管理中的发展;理解决策和预测的重要性;掌握决策和预测的类型和如何因地制宜的运用好决策。
6.组织。
了解组织工作的基本程序,明确组织功能和设计内容,把握组织变革与创新。
7.领导与控制。
了解领导和控制的涵义;理解领导活动与一般管理活动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控制的类型和过程。
8.激励与沟通。
了解激励与沟通的基本内容;理解激励和沟通在现代管理中的重要性;掌握激励和沟通的类型。
二、艺术管理学
主要从现代表演艺术活动的界定出发,引出公民社会的概念,作为学习艺术和文化精神属性的基础,同时在公民社会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关系层面上,重新梳理文化产业的概念,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通过介绍、分析西方发达国家艺术管理不同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我国艺术表演业体制的演变过程,以及演艺业如何进行产业化的运作等,使学生在较为宽广的国际观察视野的平台上,在深入社会实践的调研中,提高宏观与微观思考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
1.公民社会与文化产业:演艺业的双重界定。
理解艺术表演活动的公民社会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关系,了解非营利性艺术团体和营利性艺术团体的分类及其它们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2.西方国家艺术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了解西方发达国家艺术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掌握英国实行“一臂之距”管理政策、美国实行“法制化”管理方式、法国实行“政府包办”政策的原由。
3.我国艺术表演业管理体制形成与演变的历史。
了解我国艺术表演业管理体制形成与改革的过程,试比较80年代和新世纪以来中国演艺业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异同。
4.演艺团体的领导者。
理解一个艺术团体中领导者的重要性,掌握艺术团体的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
5.演出管理中的“待人之道”。
了解动力原理,并懂得“以人为本”在艺术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6.演艺团体和剧场的产业化运作。
理解产业化运作指的是一种社会化大生产的高级运作方式,产业化运作是建立在市场化的基础之上的,必须按照市场的规则——公开、公正、公平,必须遵循市场的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进行运作;艺术生产过程的产业化运作,是当代科技、现代管理融入艺术生产过程所带来的相应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变化的必然结果。懂得采用什么样的措施鼓励演艺团体、演艺机构的产业化运作,懂得产业化运作需要建立在资本运作的层面上,并能举例说明实现艺术资源重新整合、建立科学的艺术生产产业链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