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的提出,我国文化设施建设掀起了新的高潮,各地陆续建设了一大批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其中不少大剧院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深圳市中孚泰文化建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孚泰)近年来参与了我国30多座高端剧院、音乐厅的建设,成为“声学装饰工程开创者”。多年来对剧院建设的潜心专注,源于中孚泰矢志剧院建设、助力文化复兴的文化情怀和文化担当。
剧院建设经验缺失
大剧院不仅是实现市民文化权利、传播文化艺术的殿堂,更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但大剧院是世界公认的工程技术难度最高的建筑。在今年第九届深圳文博会上,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等单位主办的“民族文化复兴与文化建筑未来”座谈会上,有专家指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建成的大剧院中,超过1/3不能满足专业演出要求。这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浪费,更给大剧院的后续经营带来重重困难。
中孚泰董事长谭泽斌说,国内大剧院建设因理论落后于实践,导致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剧院建筑在设计和施工上,各专业之间的融合没有彻底解决,缺乏技术统筹与艺术、技术、声学的集成。面对严峻的现实,我国急需一支专业队伍来承担这一社会责任。正是基于这种对大剧院建设现状而产生的强烈忧患意识,中孚泰开始专注执著于剧院、音乐厅等文化建筑的铸造。
据中孚泰负责人介绍,我国剧院规范标准不能满足高标准的剧院建设要求,而一些从未做过剧院的建筑设计院和装修公司纷纷抢滩大剧院项目。由于一些建筑设计院没有设计剧院的经验,只把剧院当做普通的公共空间来设计,往往是图纸已经完成才找声学工程师来补充声学设计,造成了剧院设计的“夹生饭”,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影响了建筑设计思路的完整性。还有一些主营酒店、歌厅类项目的装修公司,凭借着做酒店的经验也来参与大剧院施工,这些没有剧院建设经验和声学意识概念的施工队所做出的工程,其结果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剧院的基本功能难以实现。
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期间举办的首届剧院建设与综合运营高峰论坛上,谭泽斌指出,国内剧院建设的质量问题主要是功能缺陷和声学缺陷。首先,剧院缺乏技术统筹和声学工程技术集成的单位。其二,建设单位对建筑的难度和复杂性预期不够。其三,设计师没有经验,包括声学设计师。不仅如此,大剧院建设还存在规划不够前瞻和长远的弊端,建成几年后就面临改造的命运,极易造成资源浪费。而美国剧院的建造,不管在声学技术、质量、规模、管理等方面都比中国要高30年至50年的水平,而且利用率和使用率都很高。
与世界接轨
据了解,我国目前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重庆、杭州等30多个城市都新建了投资在亿元级别的大剧院,总投资约超过100亿元。而在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屹立而起的大剧院中,中孚泰团队就参与了其中80%的设计与建设。据资料显示,我国2000年至2009年完工的大剧院中,中孚泰团队参与了3座;在2010年至2012年完工的大剧院中,中孚泰团队参与了9座;目前在建的大剧院中,中孚泰参与比例近80%。
一个好的剧院是声学技术和艺术的融合体。大剧院建筑涉及到四大系统18个专业的整合,其中声学设计在工程建设中占有主导地位。要建成造型美、音质美、功能合理的大剧院,仅仅购置高档的音响设备是远远不够的。大剧院对建设单位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它需要对声学、光学、材料学、工艺学有专业研究,需要有能力整合艺术与建筑技术,需要在建筑规划阶段的辅助平面、空间、声学设计经验,需要有色彩、舞台工艺、灯光照明等剧场设计经验。剧院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必须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包括土建设计、机电、室内装修设计和竣工前后的声学测试等。
中孚泰以企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精神,专注于剧院的声学技术研究,率先建立了声学设计所,通过对技术创新、设计创新以及对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完美地将声、光、电及智能化与建筑声学、建筑艺术和建筑结合在一起,并于2012年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
文化担当意味着创新、开拓、向世界水平看齐。2009年完工的武汉琴台音乐厅,是我国目前最好的音乐厅之一,它采用的是欧洲经典的“鞋盒式”设计,充分保证了声音的流动性,让音乐更有整体感、更丰满。琴台音乐厅的声学测试指标超出设计预期,征服了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全球顶尖的德国声学公司BBM对中孚泰团队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称中孚泰彻底改变了他们对中国人在演艺建筑工程中质量管理的看法。广州大剧院是我国建成的由“世界建筑女魔头”扎哈·哈迪德设计的第一个建筑。这个被称为“圆润双砾”的异形建筑,外表面共有59个转角、101个面,没有任何两个面是相同的,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建筑之一,而且是全世界第二个采用不对称的设计手法建设的剧场,声学设计没有施工图也没有衡量标准,实施难度很大。而中孚泰团队精雕细琢,经过4年的时间,终于把“双砾”打磨得圆圆润润。2012年建成的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大剧院,中孚泰团队首次解决了金属结构建筑中的声音共振问题,这标志我国剧院建设技术水平已经开始引领世界。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剧院建设整体水平,近年来中孚泰还组织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多次向住建部发出倡议,推动将声学性能纳入国家剧院建设验收规范。2012年,中孚泰受邀参与国家剧院建设标准编写,从标准上把我国文化建筑建设推高到世界水平。
建百座世界一流文化建筑
2001年,谭泽斌曾到英国牛津大学学习。这期间,他走访了英国的很多城市,注意到大剧院、音乐厅等文化建筑在民众的心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些高雅的艺术场所不仅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城市的文化品位、人文精神相辅相成。谭泽斌发现,英国的文化建筑和艺术在传播民族价值观、提升民族文化的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中孚泰不仅潜心研究剧院建设的技术问题,更是把目光更深层次地投入到剧院建设的文化生态、剧院运营等层面。谭泽斌说:“过去18年来,中孚泰一直在推动和完善我国的大剧院建设。起初,我们最关注它的功能问题,比如建设声学。后来,我们开始关注与剧院运营相伴生的政府财政负担问题,注重推动集约型的剧场建设。现在,又增加了一个重要课题,即剧院的运营。中孚泰希望以己之力推动整个行业发展。”
在谭泽斌看来,目前我国的大剧院建设全靠政府主导,这在剧院的早期形成阶段是需要的,但到了一定时候,政府必须改变这种投资模式。在剧院建设和运营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大方向(比如投资方向)的掌控者和大原则(比如传播文化和价值观)的坚守者。剧院运营的关键是要依靠市民的需求来推动它,让市场来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这样才有可能形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剧场生态。
在近年来参与设计与建设剧院的过程中,通过与欧美国家剧院建设咨询专家、运营专家、国际建筑设计师的频频接触,以及在欧美的实地深入考察,谭泽斌对于剧院建设运营有着自己的一番理解与规划蓝图。他说,下一步,中孚泰计划费十年之功做一项系统工程,比如,选几个学校和社区进行配套的剧场建设,并把它们整合成样板项目,待运营成熟后大力推广。
民族文化复兴不应该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应该履行的责任与义务,这是中孚泰的文化自觉。中孚泰有着长远的文化愿景,那就是为中国人建100座世界一流文化建筑,以此推动文化复兴,助力“中国梦”。(中国文化报/彭海霞 戴 波 咸花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