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签约的项目,既有演艺剧目,也有演艺与科技相结合的数字化舞台监控项目;既有传统艺术剧目,也有大型文化旅游演艺项目;既有国内具有民族特色的演艺剧目,也有国外经典演艺剧目。
亮点四:“后十艺节”效应凸显
演交会作为“十艺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搭建文化演艺产业博览交易平台,为一大批新创作的优秀剧目提供了展示、推介的机会,让这些优秀剧目通过观众的口碑、演出的反响、票房的检验得到了演艺经纪、院线经营等各方的赞赏与认同,使它们在国内外寻找到合作伙伴,进一步开拓演出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也让国内演艺机构通过演交会平台,知道哪些剧目是叫好又叫座的,哪些剧目是叫好不叫座的,哪些剧目是不叫好也不叫座的,从而为下一步的创作指明方向。
在此过程中,“后十艺节”效应也得以凸显。这不仅仅体现在国内剧目在市场上的表现,更多的是体现在国内现有演艺场馆的充分利用上。如“十艺节”后,山东省如何利用新建或改建的53处演艺场馆,成为本届演交会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在演交会期间举办的剧院建设与综合运营高峰论坛,针对演出场馆的综合管理运营问题、市场化产业化的运营模式问题、怎么为演艺剧目搭建起一个良好的演出交流平台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讨。
亮点五:整合国内演艺产业资源
通过本届演交会,使得山东乃至全国的演艺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整合和提升。本次演交会上,全国各地的600多家演艺机构和近2000个剧节目集中进行了展示、推介,这不仅仅是各个单体演艺机构的推介,更是全国各地演艺资源的一次大整合,能够让国内外的演艺机构相互借鉴、相互推广、相互融合,形成了演艺产业的合力。
演出院线、剧院联盟更是在演交会上显示了整体的力量,在剧目合作、剧场运作、演出运营等方面显示了合作共赢的优势,如山东演艺联盟、安徽演艺院线、中国国际演出剧院联盟、北京保利演出院线等签订了一批演艺大单。
作为演艺剧目交流、推介的平台,演交会使全国各地的优秀剧目通过参赛、展演、巡演、展览交易等多种形式,优化了演艺资源配置,寻求走出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径,更好地发挥品牌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拓展演出市场,使众多的优秀演艺项目通过这一平台,更好地融入市场并且发展壮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中国文化报/焦 雯 苏 锐)